理,本是司空见惯。但眼前赵构却有点不自在。一想起那夜陷身在芦苇丛的狼狈相,脸上就火辣辣的。对这件狼狈事,最好是讳莫如深。不过,船夫李码相救一事,赵构确曾在渡过漳河后,向前来接他的汪伯彦实说了,还特别交代要找到李码这个人。
明明是“李码渡康王”,怎么变成“泥马渡康
王”?
康王赵构思之良久,忽然一怔,莫非那夜果真有神明暗中庇护?又莫非那个船夫李码,正是崔府君庙
的泥马。.....
蓝圭以为主子无言便是默认,一激动,便把市井上所听所闻都搬出来。
“王爷,老百姓都说爷是--”什么?";
“大宋的真命天子!";
蓝圭一脱口,便听到”啪“的--声惊响,几案上的文房四宝一时稀里哗啦飞起来。但见康王的大掌还停留在案上,对着蓝圭怒斥道:
”狗奴才,你想造反不成?";
蓝圭如同被当头棒喝,完全傻了眼。.....
这一切汪伯彦都看在眼里。他在门外站立多时了,暗忖道,阉奴的话并没有错,康王拍案也不无道理。
汪伯彦装做不知,神情自若地,报门而进。
赵构也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。
说句实在话,他对汪伯彦不但感恩,而且极为折服,觉得此人满腹经纶,通古诸今,守进知退恰到分寸,持重老练却少藏奸,对时局的把握,犹有独到之处。因此,对他越来越看重了。
汪伯彦自然觉察到,但没有受宠若惊。在康王面前,他是守君臣之礼,但不阿谀逢迎;抒高阔之见,但不摆高姿态。
眼下,赵构和汪伯彦达成的默契是,彼此对“泥马渡康王”的传闻,都心照不宣地回避,一下子就言归正题。
“廷俊,据闻金兵已经围住汴京,宗泽差人送来急信,要求立即援兵京都。”
“大王之意呢?";
”正待与卿商谈。“
";恕臣直言,宗泽大人的主张乃是下策。“”那。..... 总不能隔岸观火。“
”以臣之见,暂时拨兵三千入援京都便可。“”啊!“赵构叫了起来:”廷俊呀,当初差二千人入卫京都,是因为元帅府才一万多兵马,还情有可原。现今咱魔下有兵八万了,仅拨兵三千,于情于理如何说得过去?";
“三千只能减,一个也不能增!”汪伯彦十分坚定说。
“仅仅三千兵马,岂不是去送死?”赵构确实不解。
“且勿说目下天意如何,也不论京都可救不可救?就算是大王的八万兵马倾巢入援,京都真的解围了,届时又如何?";
”那。..... 不是挺好吗?";
汪伯彦沉吟着,不停地摇头。
“廷俊,你有话但说!”赵构有点不悦。
“莫怪臣背后说皇帝的坏话,其实有些事大王更清楚。”汪伯彦分析道:“照我看,大王真的解围了京都,当今皇上仍然无计可守。只怕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,到时还得与金人讲和,说不定你康王爷,又得去金营充当人质!";
一语惊醒局中人。赵构一震,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。
”与其如此,反不如按兵不动。“伯彦又道。”可是,万一京都真的失陷了?";
“嘿,何止万一,依臣看来已经是万万不可救了!所以。.....”伯彦欲言又止。
";所以什么?“赵构似乎也悟出什么?但又故问。”所以臣主张,蓄势以待,乘隙插足,扼其主机,渐之进也。“
”这是';三十六计';之一的。......“赵构一边暗中自语,一边又看着伯彦。
”大王难道忘了,这便是反客为主!";
汪伯彦进一步向赵构分析:要达成“反客为主”的大目标,眼前的急务就是按兵不动、蓄势以待;现在金兵已经逼到了汴京,兵赞已起,但是他要做的,却是“隔岸观火”!
5
大宋靖康二年四月庚申,大风吹石折木,卷地三尺,江河失色,日晕无光!
从汴京通往滑州的大路上,五百多辆牛车载着几千男女,被迫逆风行走,一路掩泣。北风呼叫、犊车低鸣,伴着车上人悲咽抽泣,叫人撕心裂肺!
漫长的车队,不时传来大声的吆喝:
“快走、快走!";
吆喝者今天特别卖力。尽管风沙扑面,他们视若无睹。
这是一队金国侵宋军团的步卒,正要把大批俘虏及战利品押送回金邦。自从随着主帅南下攻宋,陷城池、克州府,长驱而入势如破竹;但是胜利的愉悦往往瞬息而逝,厌战情绪却与日俱增。而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--宋朝的京都汴梁竖起降旗,金兵直入皇官,从上到下,一网打尽,或捆或囚或押,一起遣送金邦。堂堂大宋太上皇(徽宗)赵佶,靖康帝(钦宗)赵桓,双双成为俘虏,被押同行的还有太后、皇后、众嫔
妃、诸亲王、公主、驸马。......, 真乃旷古未闻!
&ems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