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千门36天局> 第1章 观火者

第1章 观火者

p; 此时,这些金兵无暇去思考主子发动这号场战争所为何来?也不去揣摩号称泱泱大国的宋朝何以

  兵败如山倒?只觉得能亲自押解这样的重俘,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
  “喂,听说前面那两个骑马的正是宋朝两代皇帝?”押送俘虏的金兵议论着。

  “什么宋朝皇帝?他们早被我主废为庶人,只能称为'废帝'。”

  “废帝?”金兵正待咀嚼这两个字眼,忽然发现了什么?

  “看,那个年少的废帝哭啦!"

  钦宗赵桓确实哭了!他身着民服,头顶青颤笠,和父亲徽宗赵佶一样,除了被允许骑马外,一切都和庶人无差。他骑在马上,但觉风如刀、尘如垢,简直无法蒙受。

  回想赵宋自太祖开国,经九个皇帝,历一百六十七年,到今日,国破家丧,堂堂皇帝沦为俘虏,所有皇族被掳北迁。输金四十三万两,银七百一十四万两。皇帝的法驾、卤簿,皇后以下的车辂卤簿、冠服礼器、法物大乐、教坊乐器,以及八宝、九鼎、圭壁、浑天仪、铜人、刻漏、古器,景灵宫供器,太清楼、秘阁、三馆书,天下州府图,及一切珍玩宝物,皆被搜刮一空,撵送金邦。大耻大辱都刻在”靖康“二年,所有一切都毁在赵桓手中!

  ”啊,这话从何说起,从何说起?“赵桓一边饮泪,一边寻思:我接替皇位仅仅才一年多,这一年多来,没有一日安宁过。为什么要我承担如此大的罪责?要我当历史大罪人?

  “这不公平,太不公平了!”赵桓忽然嘶喊出声。“桓儿!”走在前头的徽宗赵佶急勒住马,回头惊愕地呼唤:“桓儿!"

  赵桓的一声嘶喊,遭到金兵监军呵斥,正想收敛之际,听到其父呼唤,不知为什么,猛然抬头,盯着赵佶,两道目光犹如两支强弓待发的利箭,令人悚然!

  ”桓儿你。.....“赵佶直觉寒气迫人,不由畏缩地问着。

  ”真正的历史大罪人是--“赵桓口中一个”你“字还未说出,一阵疾风卷起飞砂扑面而来,赵桓被噎住了。待他用力地吐了一口浊痰后,却发现本来打愣的赵佶,此时更是抖索不止。

  看到生父这般弱不禁风,赵桓的心软下来了。也许一切都是天意?不知受什么牵引,心绪纷乱的赵桓,忽而出现这个思路。他想起去年四月间,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皇位才三个月多,金兵扬言再度入侵中原。京都谣言四起,人心惶恐不安。为此,他特地下一道诏:

  ”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,赏之。“不久,有一位朝臣入官举报一事,当面奏道:”京都近日传说一桩奇事:在前些时候,市井中出现两个疯颠和尚。一个手持一布囊,内装枣子,以手探囊,口中念念有词,尽把枣子散给市人;另一个则左手捧着破瓦片,右手捏着石头,一边哭着,一边把瓦片击碎。市井纷纷传言,说此乃天降征象也。“

  ”所说是何象征?“赵桓急问道。"传言说是,散枣者谓之'早散',击瓦者则预示 '国家瓦解'矣:“朝臣回答说。

  ”啊。..... "

  赵桓已不记得当时震怒得似要爆炸的他,是怎么消气收场的。如今想来,所谓的妖言惑众,偏偏成了眼前的事实,不等于说,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了吗?

  既然是上天注定了,是天意,何必徒劳心思去计较,去追究呢?这个发现,竟使赵桓从中寻到自慰,多少有点如释重负。

  天还是那么阴沉,但是风稍停了,使人得以睁开眼睛。俘虏队伍经过一个村落,座骑上的徽宗赵佶才抬眼,即瞥见大路两旁,散立着不少父老百姓,顿觉项颈似若受谁一扼,迫得他低首了!自被押出京都,每过一处,沿路都有围观百姓。他们有的摇头叹息,有的大声嚎哭。面对这些子民,他终于体味到,项羽为什么自刎乌江?对于项羽所说的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这句话,他终于有了切肤的感受。

  造饭时间到了,传来金人监军歇泊的命令。为防俘虏潜逃,金人喝令所有的牛车前辕向内,按地盘大小,各自绕成圆圈,令俘虏待在圈内,圈外由金兵把守着。

  二帝以及恽王楷、肃王枢、景王杞、信王榛、沂王锷等被圈在同一处。这群皇家父子兄弟,往日在宫中,尽管各立门户,彼此心存芥蒂,但每每见面时,表面上都非常守礼节。尤其对当今皇上,虽至亲兄弟,也礼分君臣,当面不敢丝毫不恭。可是现在,除了有人向上皇徽宗赵佶礼节性问安外,谁也不愿理睬眼前的靖康皇帝,弄得赵桓好不尴尬。"父皇,饿了吗?“赵桓只得同上皇搭话。

  赵佶既不吭声,连眼皮也不抬起。赵桓猜测,一定是因为路上的缘故,正打算上前赔罪时,却发现父亲忽然蹲下,用发抖的双手,从地上捧起一撮土,口中喃喃、双眼发呆!

  ”父皇,你这是。.....“赵桓不解地问。

  赵佶的喉咙好像被什么噎住,艰难地吞了一口唾液,问道:

  ”桓儿,难道这国土从此真的已非我有?"

  赵桓一时不知如何作答。

  “皇帝哥哥,父亲在问话,该开开金口啊!”说话的是沂王赵锷,他语含嘲讽,更带着挑衅的目光。

  赵桓清楚,这次皇族被俘,诸多兄弟只有这个年纪不大不小的沂王赵锷,把所有怨恨都集中在当皇帝的哥哥身上,公开骂他是“笨蛋皇帝”、“亡国皇帝”。此时若与赵锷计较,徒增困扰而已,只得当作无闻,弓下身来,把老父搀起,让父亲坐在车辕上,才缓缓地说:

  “金朝显然存心灭我赵氏,所以既迫我皇族全部北迁,又立张邦昌为异姓皇帝,还把国号改为'大楚'。”

  “是啊,可怜我皇家宗戚三千人,尽作俘囚,惨哪!”赵佶说着,掩泣起来。

 &emsp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