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> 第203章 太后乱行惹风波 斛律遭谗陷死劫

第203章 太后乱行惹风波 斛律遭谗陷死劫

们家现在这个位置,更要谨言慎行。”

  就这样,斛律光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,远离那些阿谀奉承的应酬,也很少见客。

 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父亲的嘱托,在权势面前保持着难得的清醒。

  每当朝廷开会讨论军政大事,他总是最后一个发言。

  大臣们起初不解:“将军为何总等别人说完才开口?"

  他笑着解释:“先听众人见解,才能查漏补缺。”

  他说话句句在理,上奏折也与众不同。

  文书官捧着竹简请示:“大人要如何起草奏章?”

  他摆手道:“不必文绉绉的,照我说的记——今年春旱,当减三成田赋。”

  字字实在,像他这个人一样朴实。

  带兵打仗时,他严守父亲的铁律。

  副将撩开帐帘催促:“营帐扎好了,您快歇着吧。”

  他立在寒风中摇头:“士卒们都安置妥当我再进去。”

  夜里巡营,铠甲从不离身,亲兵摸着他冰凉的铁甲劝道:“脱了睡会儿吧。”

  他却说:“敌军夜袭怎么办?”

  冲锋陷阵时,他永远冲在最前面。

  有次阵前箭雨密布,亲兵死死拽住他:“将军不能冒险!”

  他挣开铠甲哐当作响:“我不冲,谁肯拼命?”

  小主,

  但对犯错的士兵,他只用军棍打后背。

  士兵跪地求饶:“将军饶命!”

  他沉着脸说:“二十军棍,下不为例。”

  全军都说:“跟着将军,卖命也甘心。”

  洛阳大战后,他升任右丞相兼并州刺史。

  段韶来商议:“周国韦孝宽驻守汾北,此人不简单。”

  他系紧战袍冷笑:“良将?

  看我撕开他的防线!”

  可这次遇上了硬茬子,向来战无不胜的他,竟在汾水北岸吃了败仗。

  斛律光带兵打下五百里地盘,立刻在西境修起十三座城。

  那场面可真叫一个雷厉风行——他骑在马上,扬起马鞭指指点点,不出几天城墙就拔地而起。

  要说这效率,连现代工程队都得佩服。

  与此同时,老搭档段韶也打了胜仗,把周国的定阳城给端了,顺手活捉汾州刺史杨敷。

  可这杨敷是个硬骨头,被押到邺都后宁死不屈,最后掉了脑袋。

  “将军,咱这新城墙是不是修得太快了些?”

  小兵仰头看着刚筑好的城垛直咂舌。

  斛律光一甩马鞭笑道:“兵贵神速!

  等周人回过神来,咱的箭楼都能射他们屁股了。”

  可惜好景不长。

  齐国皇帝高纬整天跟群马屁精混在一起,压根不想打仗,急吼吼把两支得胜之师都给召了回来。

  段韶军队还没回到邺都,这位老将就病死在半路上。

  说起来段韶也算名门之后——他娘是神武皇后娄氏的外甥女,老爹段荣更是开国元勋。

  论打仗的本事,他和斛律光不分伯仲,就是有个致命缺点:太好色。

  当初强娶魏国黄门侍郎元珽的老婆皇甫氏当小妾,宠得比正室还过分,这事儿让他在民间的口碑比斛律光差了一大截。

  “听说皇甫夫人昨儿又砸了三个花瓶?”

  军营里烧饭的老头边搅粥边八卦。

  “可不是嘛!”

  火头军撇撇嘴,“段将军打仗是把好手,就是后宅天天唱大戏...”

  随着这些开国老将相继离世,斛律光成了齐国最后的顶梁柱。

  说来也怪,只要他在边境站着,周国军队就乖得像群鹌鹑,连边境线都不敢蹭一下。

  不过斛律光从不到处吹嘘自己的功劳。

  有次部下提议立功德碑,他直接拿马鞭指着刚筑好的城墙说:“这玩意儿就是最好的碑!”

  北周的勋州刺史韦孝宽,是个记仇的人。

  他刚吃了败仗,被北齐名将斛律光打得灰头土脸,心里憋着股邪火。

  这天他咬着牙根在军帐里踱步,突然一拍桌子:“明的不行,咱就来暗的!”

  韦孝宽找来几个心腹,如此这般吩咐一番。

  没过几日,邺城的大街小巷忽然飘起奇怪的歌谣。

  “百升飞上天,明月照长安——”

  卖糖人的老汉哼着,玩耍的孩童唱着,连酒肆里的醉汉都在嚷嚷。

  这歌谣偏偏飘进了祖珽的耳朵。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