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英烈传奇> 第258章 三重新政惊雷炸,豪强震恐渤海摇

第258章 三重新政惊雷炸,豪强震恐渤海摇

  开武三十四年的春天,渤海湾的冰雪消融得格外彻底,暖风拂过刚刚泛绿的田野,带来泥土的芬芳。然而,这份春日的宁静,却被一场即将席卷整个渤海的风暴,悄然打破。时年三十七岁的渤海郡王龙天策,在整顿吏治、兴办学堂、减轻徭役之后,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顽疾——那盘踞在渤海社会根基处,由士绅豪强垄断资源、逃避赋税所形成的沉疴。

  他知道,要让渤海的“新篇章”真正稳固,就必须斩断这根吸食民脂民膏的毒瘤。于是,三项足以撼动整个士族阶层的新政,在他的筹划下,如同三道惊雷,骤然炸响在渤海的上空。

  官绅一体纳粮:特权壁垒首遭破

  “官绅一体纳粮”——当这六个字从龙天策口中,在渤海州府联合议事会上被郑重提出时,在场的官员与乡绅代表,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
  按照大唐旧制,官员与士绅(有功名者)享有免除赋税、不服徭役的特权。这使得大量土地集中在他们手中,却几乎不向朝廷缴纳粮食,沉重的负担全部压在普通百姓身上,造成“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”的畸形局面。渤海的高氏、张氏等大族,正是靠着这种特权,疯狂兼并土地,积累了惊人的财富。

  “郡王,万万不可啊!”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,是渤海老士族代表,前博州刺史张启山。他须发皆张,指着龙天策,声音因激动而颤抖,“官绅免税,乃是祖宗之法,是朝廷对士绅阶层的优待,岂能说改就改?此举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!”

  “祖宗之法?” 龙天策端坐主位,目光平静地扫过他,“若祖宗之法让百姓流离失所,让国库日渐空虚,这样的法,留着何用?”

  他站起身,走到议事厅中央,声音洪亮,字字清晰:“本王规定,自今日起,渤海境内,无论官员品级高低,无论士绅功名大小,名下土地,一律与百姓同例,缴纳粮食赋税!有功名者,可适当减免,但绝不能全免!官绅一体纳粮,谁也不能例外!”

  “这……这是要逼死我们啊!” 另一位乡绅哀嚎起来,他家有良田千亩,靠着免税特权,每年省下的粮食,足够养活半个家族。

  “逼死你们?” 龙天策冷笑,“你们靠着免税特权,兼并土地,盘剥百姓的时候,怎么没想过会逼死他们?本王要的,只是让你们承担起应尽的责任,让赋税更公平,让百姓喘口气!”

  议事厅内,顿时炸开了锅。乡绅们有的拍案而起,怒斥龙天策“离经叛道”;有的面色惨白,瘫坐在椅子上,喃喃自语;有的则眼神闪烁,开始盘算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。他们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水珠,瞬间乱了阵脚——这第一项政策,就直接砸在了他们最根本的利益上,怎能不慌?

  摊丁入亩:千年枷锁始松动

  就在官绅们还未从“一体纳粮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,龙天策抛出了第二颗重磅炸弹——“摊丁入亩”。

  大唐的赋税,历来是“人丁税”与“土地税”并行,即无论有无土地,百姓都要按人头缴纳赋税(丁银)。这使得无地或少地的贫苦百姓,即便终年劳作,也难以负担沉重的丁银,而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,却可以通过隐瞒人丁等手段,逃避税负。

  “本王决定,废除按人头征收丁银的旧制,改为‘摊丁入亩’。” 龙天策的声音再次响起,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,又浇上了一瓢冷水,“将丁银总额,分摊到田亩之中,按土地多少缴纳。有田者多缴,无田者少缴或不缴!”

  这一下,不仅是乡绅,连一些中小地主都坐不住了。

  “郡王!这万万不可!” 一个中等地主模样的人急道,“我家虽有几亩薄田,可人口多啊,这样一来,我家的税负反而更重了!”

  “你家有田,至少有生计来源。” 龙天策冷冷回应,“那些无田的佃农、流民,他们靠什么缴纳丁银?每年因缴不起丁银而家破人亡的百姓,还少吗?摊丁入亩,就是要让税负更合理,让有产者多承担,无产者少受苦!”

  这项政策,看似对部分中小地主不利,实则击中了大地主和豪强的要害——他们土地最多,按田亩缴税,自然缴得最多,而且难以再通过隐瞒人丁逃税。对于广大贫苦百姓而言,这无疑是天大的福音,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不再为“人头税”而日夜焦虑。

  渤海最大的地主之一,前渤海望族高氏的旁支高显,此刻脸色铁青,嘴唇哆嗦着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他家有良田万亩,佃户数百,以前靠着隐瞒人丁和免税特权,几乎不用缴税,如今两项政策叠加,他要缴纳的赋税,将是以前的十倍不止!

  火耗归公:灰色收入被斩断

  如果说前两项政策是剜肉,那么第三项“火耗归公”,就是直接断了官员和豪强的财路。

  “火耗”,是指地方官在征收赋税(尤其是银两)时,以“熔化重铸有损耗”为由,额外向百姓征收的“附加费”。这部分“火耗”,本是非法的灰色收入,却被历代官员视为“常例”,层层加码,有的地方甚至“正税一两,火耗三钱”,成为官员贪污、中饱私囊的主要手段,最终全部转嫁到百姓头上。

  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  “本王规定,‘火耗’必须由官府统一核定标准(通常为正税的十分之一),纳入国库管理,统一分配——一部分补充地方办公经费,一部分作为官员的‘养廉银’,严禁任何官员私自加征火耗!”

  这一下,彻底断绝了官员们最大的灰色收入来源。

  “郡王!官员俸禄微薄,若无火耗补贴,如何维持生计?” 一位老资格的官员忍不住反驳,他每年通过火耗获得的收入,是俸禄的十几倍。

  “俸禄微薄,本王可以奏请朝廷增加。” 龙天策寸步不让,“但绝不能以‘火耗’为名,盘剥百姓!从今往后,凡私自加征火耗者,以贪腐论处,严惩不贷!”

  “养廉银”——这个新词让官员们一愣,但随即明白,这不过是将以前的灰色收入,部分合法化、公开化,数额却远不及以前的“火耗”。对于习惯了大肆搜刮的贪官而言,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。

&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