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英烈传奇> 第257章 革故鼎新整吏治,教化轻徭启新程

第257章 革故鼎新整吏治,教化轻徭启新程

  朗朗的读书声,第一次从这些面向寒门的学堂里传出,如同种子落入土壤,在渤海的大地上,悄然生根发芽。世家的文化垄断被打破,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,这不仅为渤海培养了新的人才,更从根本上动摇了旧有的社会结构,为“新篇章”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  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  轻徭薄赋:五抽一役安民生

  吏治与教化的改革稳步推进,龙天策的目光,最终落在了百姓最关心的徭役上。

  此前,渤海的徭役制度是“三抽一”——每三户人家,就要出一名壮丁服徭役,或修城墙,或筑道路,或戍边,期限不定,常常耽误农时,让百姓苦不堪言。许多家庭因壮丁服徭役,田地荒芜,生活困顿,甚至因此家破人亡。

  “百姓是根本,徭役过重,百姓不安,国家也难安。” 龙天策在与邓铿、房衍等商议后,决定调整徭役制度,“传我命令,即日起,渤海徭役改为‘五抽一’,且服役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,农忙时节,不得征调壮丁服徭役!”

  这一改革,如同一场及时雨,滋润了百姓的心田。

  “五抽一?真的吗?” 当消息传到村庄时,农夫们起初不敢相信,直到里正拿着郡府的文书宣读,他们才欢呼雀跃起来。

  “太好了!我家终于能留两个人种地了!”

  “农忙时不征徭役,今年的收成有指望了!”

  徭役减轻,百姓有了更多的时间打理自家田地,渤海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。曾经荒芜的土地,重新长出了庄稼;曾经愁苦的农户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农闲时,被征调的壮丁也能安心服役,因为他们知道,期限短暂,家中有保障。

  为了弥补徭役减少可能带来的工程延误,龙天策又推行了“以钱代役”制度——家境宽裕的家庭,若不愿出壮丁,可缴纳一定的钱款,由官府雇佣无地的流民服役,既保证了工程进度,又为流民提供了生计。

  这一系列举措,让渤海的百姓真正感受到了“新”的变化——官吏清廉了,孩子能读书了,徭役减轻了。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惶惶不可终日,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
  新篇章固:渤海清风拂面来

  吏治清明、教化渐兴、徭役减轻,这三项改革,如同三根支柱,撑起了渤海的“新篇章”。

  忽汗城的街道上,往来的商旅络绎不绝,店铺林立,人声鼎沸;田间地头,农夫们辛勤耕作,歌声嘹亮;学堂里,孩子们的读书声此起彼伏,充满朝气;官衙内,新上任的官员们各司其职,处理公务有条不紊。

  龙天策站在郡王府的高台上,望着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,心中感慨万千。从高唐的血案,到剿匪的扬威,再到如今的改革兴邦,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,能过上安稳、有尊严的生活。

  玉倾城走到他身边,轻声道:“你看,百姓们的笑容,比什么都珍贵。”

  龙天策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:“是啊,这才是我想要的‘新篇章’——没有贪腐,没有愚昧,没有苛政,只有百姓安乐,岁月静好。”

  远处的渤海湾,海浪拍打着礁石,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声响,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新生而歌唱。属于渤海的“新篇章”,在吏治、教化、民生的全面革新中,终于站稳了脚跟。这篇章里,有铁腕改革的魄力,有打破垄断的勇气,更有体恤民生的温情。而这一切,都源于那个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中的渤海郡王——龙天策。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担当,为渤海,也为大唐,续写了一段关于希望与新生的传奇。

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