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其他小说>万历明君> 第35章 疾风劲草,稳中向好

第35章 疾风劲草,稳中向好

和道:“吕卿,跟太后好好说道。”

  又与李太后请示:“娘亲,路上吕卿已经与我说过了,我先去陪国丈。”

  李太后了点了点头。

  朱翊钧便起身,往前殿去了。

  路过时,又朝朱希忠使了个眼色,让他好好助攻。

  皇帝走后,吕调阳心中叹了口气。

  朝李太后行了一礼,才缓缓开口,一副不偏不倚地样子,将廷上事端,成法因由解释了起来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李伟心情有些急切地在前殿等候。

  一口一口茶水下肚,虽是贡茶,却犹如牛嚼牡丹。

  他只盼着待会与皇帝奏对,关于他封爵的事,能有个准信。

  自家女儿现在得了势,动不动就呵斥他,实在不好沟通。

  想必,这十岁的外孙,能够好说话一些吧。

  正想着,一道声音从由远及近。

  “如何都这么不懂礼数,竟然无人为国丈斟茶?”

  李伟抬头一看,便看到小皇帝一脸不悦地走了进来。

  看到自己,才转怒为喜,

  旋即二话不说,便拿起茶具,要为礼奉自己饮茶。

  李伟心中舒坦,面上却还是得推辞一番,伸手去接茶具:“不敢不敢!臣自己来就好。”

  朱翊钧强行给他茶杯拿过来,添了一杯,又示意左右退下。

  他端起茶杯,递给李伟:“国丈习惯事事亲力亲为,是清苦惯了吧?”

  “想朕登临大宝,却差点忘了回报母族,实在是朕的不是。”

  两人再度一番客气拉扯。

  朱翊钧关切道:“国丈方才,是在问我娘亲封爵的事吧?”

  乾清宫现在都是他的人,只要没挥退左右,就瞒不过他。

  李伟连忙从座椅上抬起屁股:“陛下,臣并非讨要爵位……”

  朱翊钧伸手给他按回了座椅:“国丈,你我骨肉亲缘,不必这般见外。”

  “什么讨要这么难听,朕登临大宝,恩荫母族,本就是应有之义。”

  这态度,李伟总算感受到了什么叫如沐春风。

  他鼓起胆子道:“那陛下,此事现在是什么说法?”

  封爵是没跑了。

  但封的爵不同,食禄高地也不一样,他就是为这事,探李太后的口风呢。

  朱翊钧给自己斟了杯茶,悠哉道:“食禄八百……”

  李伟听到这个数字,脸上当即泛起失望之色。

  八百石,也忒磕碜了,正常国丈怎么都是一千石。

  朱翊钧继续说道:“……是礼部议的,娘亲否了,说怎么也要一千石!”

  李伟这才稍稍开霁脸色。

  世宗皇帝的国丈玉田伯,乃至于前几天去世的德平伯,都是一千石。

  却听皇帝又摇了摇头:“朕没同意。”

  李伟愕然。

  只听朱翊钧继续道:“一千石岂能彰显朕的亲亲之谊?”

  “国丈,等确定我皇考陵址,便让你与朱希孝,主持昭陵修建,完工后,再益禄二百石!”

  李伟当即转惊为喜,起身拜倒。

  这次,朱翊钧没再拦他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偏殿中。

  吕调阳还在为李太后解惑。

  祖宗成法的来历。

  隐患利弊的故事。

  解释剖析得很深刻,不负礼部尚书的位份。

  李太后同样听得很认真。

  初时还不时看向朱希忠,估计是在考虑效仿世宗。

  但之后越听越是沉默。

  不时开口垂询朱希忠,想做个确认,得到的回答也只让眉头皱的更紧。

  突然,李太后打断吕调阳,疑惑道:“吕尚书,成国公不也是三公之身兼任锦衣卫指挥使?”

  “如何就符合成例了?”

  吕调阳有心解释,又事涉勋贵,不好明言。

  倒是朱希忠坦然道:“太后,我朝的三公三孤,只有名,没有实。”

  “若是要等同的话,大概是让臣领着锦衣卫,入内阁办事。”

  吕调阳忍不住多看了这位国公两眼。

  这话直白至极,倒是能让李太后能明白个中危害,不过……可不符合为官之道,也不太像朱希忠的作风。

  李太后听罢,沉默了半晌,过了良久才道:“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