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 “真的?”沈却金忍不住又问了一句。
“真的啊。”沈里虽然难受,也已经接受了他并不能在这件事里帮清河姨姨做什么的事实,他只能尊重她的选择。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帮对方找到滚灯的原因,那近乎于是清河公主的遗愿了。
沈却金是相信沈里的,他一直都是个好孩子,但她不怎么相信闻时颂。
这位太子殿下的爱憎过于分明,优点和缺点都源于此——当他想要偏心一个人的时候,他真的能偏心到骨子里,不分青红皂白,没有权衡利弊,只有毫无理由的偏爱与护短。这才是不少老臣忧心由闻时颂继承大统的原因。
他的聪明才智、执政手腕并不比他的皇兄差,让人情不自禁追随的领袖能力也是各有风采,除了没有觉醒血脉外,他和他的皇兄都是十分不错的选择。
唯一让老臣放心不下的,就只有这一点性格上的差异。
孝贤太子是会为了心中的理想、天下的大义殉道己身的那种人,他配得上世间一切的溢美之词,而闻时颂……
你要是欺负了他的人,他才不会管三七二十一,他是一定会让你好看的。
这让他有了不少愿意誓死追随的忠心属下,他们爱的就是他这种爱憎极端,却也让旁观者生怕闻时颂会成为一代偏听偏信的暴君。
毕竟偏爱与不公本就是一体两面。
总之,沈却金觉得太子先去宗正寺、再来沈家,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,一个他会帮清河公主找回场子的信号。
而沈里……
觉得他小姑想的有点多,没想到他演技这么好,骗的大家竟都觉得太子对他情根深种。
以沈里对狗太子的了解,闻时颂此时肯定在忙着朝事,哪里有空搭理他的情绪呢?
事实也确实如此,一下回到东宫,闻时颂就被东宫的官员围了上来。就今日早朝的争端进行了讨论,主要议题是他们该帮谁。
以左右春坊为首的官员认为,当然是帮世家啊,世家掌握着最纯的血脉力量,这个世界终究是力量为尊,现在卖好世家,给他们的下一代一条活路,他们肯定会变成太子登基路上的铁杆支持者。
陛下当年以冲龄登基,后面是如何亲政的,又是如何维护了自己的统治的?不也是要靠世家吗?只不过等后面皇权稳固了,老皇帝才开始了打压有碍皇权的世家,算是老闻家过河拆桥的传统艺能了。
他们也可以走一样的路啊。
而以太子少傅为首的一派,则觉得应该帮真正有能力的清流和寒门,这才是如今朝上的中坚力量,也是最有话语权的一批人。
没有人能逆着历史的潮流而上,科举取代世家,就是当下的主流,势不可挡。
他们又何必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?
“殿下这个时候以帮助清流入局,肯定会得到天下学子的支持。”又恰逢春闱在即,闻时颂在民间的声望肯定会在科举来临之后更上一层,天下人才纷纷来报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这才是真正利于百年的上上计啊。
两边互不相让,但至少能达成统一的是,这是入局的最好时机,绝不能把这个便宜让给其他皇子公主。
大启的皇子公主除了元后所出的太子,都有一小就寄养在朝臣家里的习俗。
名义上,据说这样是为了帮助皇子公主沾染烟火气,不怕被龙气压了弱身,尽快觉醒血脉。
但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持太子的正统地位,让所有人明白,只有太子是太子,其他人在是太子的手足之前,先是如朝臣一样的帮手。每个客居的皇子公主,自小就认清了自己的身份,断了非分之想。哪怕是闻时颂这个太子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没有免俗。
这样操作的结果,在作为嫡长子的孝贤太子还活着时,确实有奇效,孝贤太子的太子之位稳固的不可思议,没有任何人起过逆反之心。
但问题是,孝贤太子死了啊。
所有皇子公主回到了同一起跑线,这也是如今夺嫡的暗流不断涌动的原因,在其他公主皇子看来,你闻时颂与我又有什么区别?大家从小都是外人。
并且,寄养在朝臣家中的这一弊端,在这个时候反倒是成了皇子公主们的帮手。
他们寄养的朝臣,天然就是他们的羽翼与势力。
好比闻时颂,他从小就寄养在太子太傅家,如今对方一家就在尽心尽力的帮他巩固大位。
最后,东宫的众人齐齐开口:“还望殿下早做决断。”
闻时颂到底有没有把这些人的话听进心里不好说,但他那种明明在等待,却非要假装无事发生的情绪,倒是表现的挺明显的。
至少在大太监洪梁看来挺明显的。
他在让宫人进来上菜时,都不用闻时颂开口问太子妃还没回宫吗?就已经先一步想太子之所想的开了口:“太子妃殿下还在沈家呢,据说他让人叫了春华和秋实出去,说是吃完午膳后,打算再去一趟东市办点事,然后再回来。”
“哦。”闻时颂心想着,我又没有问,他爱回来不回来,干嘛和我说这些?真是莫名其妙。就像今天的这些菜,都是什么玩意,花里胡哨的,能好吃?“你……”
“奴婢已经让人安排好车驾,和太子妃殿下商量了回来的时辰,一到点就去东市接他,下午之前准能回来。”
闻时颂还是什么话都没说话,只是夹菜的筷子倒是轻快了不少,虽然今天的菜色乍一看有些花哨,但吃起来还是挺不错的。
洪梁见太子有阴转晴,立刻又多嘴请示了一句:“需要奴婢去打听打听,太子妃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