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千门36天局> 第2章 紫禁城的黎明

第2章 紫禁城的黎明

标讲学于”东林书院“,海内尊称”三君“,声名极高。由于魏广微扫了他们的兴,三人交换一下眼色,准备下楼而去,可又传来了一阵马蹄声,继而一个钦差带着随从匆匆上了楼来。他一见到赵南星以及那个儒服的长者,纳头便拜:"邹前辈,赵前辈,晚生左光斗有礼!"“快起来说话。......”赵南星赶紧将他扶起,而姓邹的则关注左光斗浑身缟素,问道:“你这一身素服是--? "

  ”大行皇帝晏驾了,如今是太子即位,他奉先帝遗诏,急召两位老前辈入京就职,晚辈这就开读圣旨。.....“左斗光道。

  ”且慢,“赵南星说:”你把大意讲讲就行了!"

  “也是,”左光斗说:“邹前辈召拜大理卿,赵前辈出任刑部右侍郎,请两位这就走马上任。..... "

  那姓邹的自然就是名闻天下的邹元标了,他扫视一下那个丰神俊朗、五十出头的游伴,然后皱起了眉头,说:

  ”我们都老朽了,已是日薄西山;倒是这位孙礼部正值盛年,慷慨有节,为何不见起用?"

  左光斗又拜揖道:

  “孙大人很快也会起用的,如今正人君子陆续回朝,大家不会忘了孙大人的高风亮节的!"

  这位孙大人,名曰孙慎行,原为主持礼部的右侍郎,万历四十二年,因见朝政日非,挂冠退居林下。此刻见邹元标提起他的事,便道:

  ”孙某有啥高风亮节?若要再起用高风亮节之人,眼前倒有一人!"

  他说到这里,便向那道士走去,说:

  “老道士,在下若非看走眼了,你便是那个冯佥事!哈哈,原来冯佥事还活着,传闻全是虚言。..... "

  老道士一愣,继而皱起了眉头:

  ”那冯应京确然死了,你真的看走眼了!"

  他想了想,又继续说道:

  “不过,那冯应京虽死,却留下了这几句遗言,不知各位想不想听?""既有遗言,自当洗耳恭听!“孙慎行笑道。老道士沉吟了半晌才说:

  ”冯佥事到了诏狱,才知道皇帝总共派了三十个矿监和税使,分赴全国各地收税,而每个监使都带上了上百名宦官和数百锦衣卫。他们每到一处,立即化整为零,分成数十个小组,吸收一群当地流氓无赖,到州县设点,专事敲剥。似此跨州连郡,结成--张大网,全国都陷在网罗之中,百姓都成了鱼鳖。他们打着圣旨,公然抢劫,横冲直撞,视地方政府为无物,肆行无忌。凡出面干预的官员,不是投入诏狱,便是就地罢免,有的竟被当场打死。难友们在狱中交流了各地情况,这才发现:所谓'北京'、南京'的朝廷都是虚设的,真正在运转、统治国家的是“第三个朝廷'! "

  7

  ”第三个朝廷?“有人怀疑。

  ”第三个朝廷!“有人惊叹。

  ”第三个朝廷。.....“有人摇头。

  这时,那白衣少年将白衣青年拉到一旁,狡黠地说:”这位大哥,你我先就穿好了素服,算是有先见之明,是不是?"

  这话倒叫人难以应付,若答“是”,那岂非有意咒万历帝早死早好,不免落个“大逆不道”;若说“非”,却是拍万历帝的马屁,而这个皇帝那是当真早就该死了,拍这种昏君的马屁,自己的人品未免太也差劲了。但白衣青年何等敏捷,这话终是难不倒他。

  “你说是,就依了你。”但听他言道。

  “不不,大哥过奖了!其实你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穿素服的,算是'大明';小弟则是歪打正着,碰巧而已,只能算是”小明'!“那白衣少年不待对方反诘,又紧追不舍的问:"你既然是'大明',自然能回答我的疑问:你以为到底有没有'第三朝廷'?如果有,这朝廷又设在哪里?"

  这连珠成串的问题怎好回答,即便要作答,一时也如何说得明白?于是他举起手指,往邹元标、赵南星、孙慎行那些人一指,悄声道:

  “先听听前辈的说法如何?"

  少年装个鬼脸,对青年说:

  ”你很鬼!这是四两拨千斤。..... "

  便在这时,孙慎行果然说道:

  “何来'第三朝廷'?无非是一小撮阁人横行一时罢了,但将他们当成一个朝廷,未免言过其实!"

  ”太祖铭牌于官门:内臣不得干预政事,干预者斩。可见“太监于政'乃是非法,既是非法便不能长久!”邹元标也道,

  “现在虽是夜色笼罩四野,明日必定曙光普照大地。道长,你未免太过灰心了!”赵南星又说。

  左光斗更是豪情满怀,慨然道:

  “大家看,江上白帆点点顺流而下,那是矿监们知道时局有变,灰溜溜回朝去了。值此大好时机,大丈夫自当奋然而起,摧枯拉朽,重兴明室,让老百姓过些好日子!请前辈这就回去,作好准备,早日上京就职!"

  ”且慢!“白衣少年尖起嗓子,突然说道:”你们当官的高论都发表过了,可是我这位白衣大哥还有要紧的话要说。虽说诸位乃东林耆宿,天下高贤;但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