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4章 连锁反应
那年轻人向身后的证券交易所一指:“让英国人看到我们的决心!
“既然他们要摧毁东印度公司,那就别想得到荷兰的任何投资。大家跟我一起去抛售伯明翰科瓦克钢铁公司的股票!”
随着这位安全局特工率先冲入交易大厅,数百名阿姆斯特丹市民也一起涌了进去。
他们没去找股票经纪人,而是从投资公司撤回资金——大部分人都拿不出一个交易单位的资金,所以便有投资公司专门将大家的小钱集中起来购买股票。
当然,投资公司在接到大量撤资申请之后,就只能出售股票变现。
次日的报纸上也出现了“伯明翰科瓦克钢铁公司遭愤怒的阿姆斯特丹市民抛售”的消息。
这事儿和东印度公司没关系,不属于新闻管制范畴,所以还有不少报社跟着煽动人们也参与抛售行动。
两天时间里,这家英国钢铁厂的股价从每交易单位760股跌至782股。
小市民们的力量终归有限,但趋势却已开始出现。
有了向下的趋势之后,德威特就可以动手了。
他在三天前就偿还了所有“租借”的东印度公司股票,并从做空交易中获利近10万荷兰盾。
此时他的操盘手们又拿着资金,开始到处物色手中持有大量科瓦克钢铁公司股票的人。
还是和以前同样的操作,几天工夫就有100多万荷兰盾的抛盘涌出,科瓦克钢铁公司的股价应声跌至每交易单位1070股。
是的,这家公司的市值远小于荷兰东印度公司,而且没有荷兰政府护盘,所以砸起来要轻松得多。
起初荷兰市民还是出于愤怒而抛售科瓦克钢铁的股票,这下变成了不抛不行了——每天市值缩水20%以上,这谁能不恐惧?
而那些大资本的嗅觉更加灵敏,早在跌破每交易单位1000股的整数关口时,就已经开始止损清仓了。
之后的三天,科瓦克钢铁就跌穿了每交易单位1800股。
嗯,不是因为抛盘不够多,而是连续触发了30%的熔断线,否则大概直接就破3000股了。
紧接着,在民族主义情绪爆发之下,科瓦克钢铁的危机开始向其他英国公司扩散。
德威特自然是高效率跟进,集中攻击5家规模较大且营收情况不算好的英国公司。
流程也没有太多变化,都是从小市民受情绪支配抛售开始,德威特的做空资金入场,荷兰的大金融资本担心亏损,只得跟着一起抛。
一旦遇到有大资本想要强行护盘的情况——比如他们在某家英国公司身上投入太大——德威特也不纠缠,立刻转移目标就是。
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的英国公司足有30多家,砸谁还不都是一样的。
而且在不断做空的过程中,德威特手里的资金也越来越多。
在重大利空和投资者情绪的双重保证之下,他的做空行为就不可能踏空,前后一个多月的工夫,就赚了27万荷兰盾。
德威特在股市忙活的同时,安全局那边也没闲着。
舆论风向开始被引向“英国股票都将面临重大风险”,哪怕没受到重点照顾的英国公司,股价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。
阿姆斯特丹朔乌堡歌剧院。
演员们在台上卖力地展现着歌喉,而在二楼的贵宾包厢里,几名荷兰金融界的巨头却丝毫没有观赏的兴趣,正聚在一起皱眉议论着。
“我知道,英国那几家公司肯定是超跌了,但现在的形势,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出现转机。”
“如果您想利用超跌的机会,我建议您更应该选择东印度公司。等好望角的事情过去之后,议会肯定会出手稳定他们的股价。”
“的确如此,实际上,我已经购入了200交易单位的东印度公司股票。”一名干瘦的老头呷了口葡萄酒,接道,“不过我觉得科隆煤业开发公司值得投资。
“我的一位朋友前不久来信,说巴黎的街道上每天都有运输蜂窝煤的马车在来回奔波。
“这家公司提供了巴黎三分之一的煤炭。”
“您说的就是那个拥有‘天主的墨水’煤矿的公司吧?他们的股价的确不高,有很大的升值空间。”
“威克斯恩炼铁厂也可以考虑。我听说法国制订了一个‘33铁桥计划’,由政府直接拨款,以后的盈利前景应该不错。”
他说的是特里尔北部的炼铁厂。
至于什么“33铁桥计划”,则是法国交通局按约瑟夫的要求提出的方案,说要在法国的几条大河上修33座铁桥。
当然,要到什么时候全部落实那就不一定了。但这噱头用来刺激投资市场却相当不错。
几人在包厢里的这么一番讨论,就决定了超过150万荷兰盾的去向。
在这次阿姆斯特丹股市“暴雷”之后,有700多万荷兰盾,也就是近9千万法郎的资金从东印度公司和众英国公司撤出。
正如约瑟夫当初预测的那样,这些钱急于寻找投资途径。
那几家莱茵兰的公司虽然因为荷兰股市的整体下挫,股价也有少许缩水,但比起英国公司的情况,就显得非常优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