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岭南平叛冼氏功 朝堂暗涌杨家事
这支队伍翻山越岭,直扑海岸,像一把尖刀插向敌军后方。
“大人,山路崎岖,是否先派人探路?”
副将擦着汗问。
史万岁摇头:“兵贵神速,等探子回报,贼寇早跑了!”
他挥鞭指向远处,“翻过这座岭,就是他们的老巢!”
与此同时,杨素亲自率领舰队从海上突袭泉州。
战船刚靠岸,贼众便吓得四散而逃。
首领智慧走投无路,被手下绑了献到军前,当场掉了脑袋。
“报——余贼已清剿完毕!”
传令兵飞奔入帐。
杨素却眉头紧锁:“史将军那边,怎么还没消息?”
众将面面相觑。
有人低声道:“莫非……全军覆没了?”
正担忧时,一个渔夫捧着竹筒匆匆进帐:“将军,海上捞到这个!”
杨素劈开竹筒,抖出一封书信。
史万岁潦草的字迹跃入眼帘:“末将转战千里,破敌七十余寨,海寇已灭,不日归营!”
“好!好个史万岁!”
杨素拍案大笑,当即下令班师。
回朝后,他特意向隋主禀报:“此番大胜,史万岁当居首功!”
龙椅上的皇帝连连点头:“爱卿所言极是。”
小主,
转头对侍从道,“重赏史将军家眷!”
捷报传遍朝野,从杨素到普通士卒,人人封赏。
杨素刚撤回北方,岭南就出事了。
番禺夷人首领王仲宣忽然造反,带着一群叛军把广州城围得水泄不通。
驻守广州的柱国韦洸急得直拍桌子:“快!
快招募壮丁守城!”
他亲自披甲上阵,可叛军来势汹汹,像潮水一样涌来。
几个回合下来,官军就败下阵来。
“将军,伤亡太大了!”
副将满脸是血地跑来报告。
韦洸咬牙道:“先撤回城里!
马上向高州总管求援!”
消息传到冼太夫人府上时,老太太正在用早茶。
她放下茶盏,对孙子冯暄说:“你带三千精兵去救广州。”
冯暄领命出发,却在衡岭碰上了老熟人陈佛智。
两人在军帐里喝起了酒。
“陈兄,你我相识多年,何必兵戎相见?”
冯暄给老友斟满酒。
陈佛智笑道:“各为其主罢了。
不如先在此地歇息几日?”
这一歇就是半个月。
冼夫人得知后,气得摔了茶壶:“混账东西!
贻误军机!”
立即派人把冯暄押回州狱。
老太太转头对另一个孙子冯盎说:“你去!
带着我的亲兵,今夜就端了陈佛智的老窝!”
当夜,冯盎率军突袭敌营。
陈佛智还在睡梦中,就被闯入的士兵按在了地上。
“你们......”
他瞪大眼睛。
冯盎冷笑:“我祖母说,打仗不是请客吃饭。”
说罢手起刀落。
此时广州城里,韦洸正站在城头指挥。
突然一支冷箭飞来,正中他的咽喉。
“将军!”
亲兵们惊呼着围上来。
副使慕容三藏扶住倒下的韦洸,沉声道:“从现在起,由我代理军务。”
隋廷亦遣给事郎裴矩,南行剿抚。
这裴矩可不是寻常人物,朝廷派他南下,自然是有讲究的。
裴矩一到南康,立刻调兵遣将,发兵数千人,二话不说就斩了仲宣手下的大将。
军队一路推进,直达南海。
说来也巧,冯盎和三藏刚合兵击退仲宣,冼夫人又亲自率兵接应,几路人马齐聚南海,准备迎接裴矩。
裴矩一听冼夫人要来,哪敢怠慢?
连忙叫军士列队相迎。
他心想:“这位岭南豪族的首领,可不是什么善茬儿,得小心应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