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都失败被杀了,萧岿把柳庄召进宫里,跟他说:“我要是不听你的话,这社稷早就保不住了。”
打那以后,萧岿每年都派人去祝贺隋朝皇帝登基,还按时进贡。
隋主杨坚也对他很客气,常常给他丰厚的赏赐。
后来,还把萧岿的女儿娶过去,给晋王杨广当妃子。
这补叙一下隋、梁之间的这些事儿,也是为了让前后的情节能呼应起来。
在当时的局势下,各方势力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局势的发展。
后梁主萧岿的决策看似简单,实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。
他听从柳庄的建议,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祸,维持了后梁一段时间的安稳。
而隋主杨坚,野心勃勃,平定西北后又把目光投向东南,后梁的启衅正好给了他出兵的借口。
这一系列的事件,环环相扣,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,每一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隋、梁之间的这些往来,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。
萧岿当皇帝当了二十三年。
到隋朝开皇五年五月的时候,他生病了,最后病逝。
后梁朝廷给他加了个谥号叫孝明帝,庙号是世宗。
他的儿子萧琮继承了王位,把年号改成了广运。
当时有人说,“运”这个字,左边是“军”,右边是“走”,看着就不吉利。
其实啊,一个年号哪能决定国家是兴盛还是灭亡呢,
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,根本不值得相信。
萧琮当上王之后,派大将军戚昕带着水军去攻打陈朝的边境。
可这一仗没打好,戚昕只好带着兵回来了。
没过多久,有个叫许世武的将军,偷偷地和陈朝勾结,想搞点小动作,结果计划被人知道了,他就被处死了。
又过了一年,隋朝的皇帝杨坚下命令,让萧琮到京城去。
这一天,江陵的老百姓都来给萧琮送行,看着他上船。
大家你瞅瞅我,我瞅瞅你,脸上全是担心的神色。
有个老大爷拉着萧琮的手,眼睛都红了,说:“王爷啊,您这一去,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呀。”
旁边有个大娘也一边抹眼泪,一边哭着说:“就是啊,这一去不知道会遇到啥危险,真让人操心啊。”
萧琮看着这些熟悉的乡亲们,心里也挺难受的,就安慰大家说:“大家别担心,我肯定会平平安安回来的。”
可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一去,到底会咋样谁也说不准。
船慢慢地开动了,江陵的老百姓站在岸边,望着远去的船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。
有个人长叹一口气,伤心地说:“咱们的王爷恐怕回不来啦。”
小主,
如何晓得?
这隋廷啊,因为萧琮离开了江陵,就特意派了武乡公崔弘度带兵去江陵驻守。
崔弘度的军队走到都州的时候,萧琮的叔父萧岩和他弟弟萧瓛心里就犯嘀咕了。
他们担心崔弘度突然来袭击,一合计,赶紧派人到陈国的荆州刺史陈慧纪那儿,请求投降。
萧瓛皱着眉头对萧岩说:“这崔弘度来者不善,咱们还是投靠陈国吧。”
萧岩点头道:“也只能如此了。”
陈慧纪接到消息后,立马带兵到了江陵。
萧岩他们呢,就驱赶着文武官员和老百姓一万多人,往陈国跑去。
这阵仗,尘土飞扬,人喊马嘶。
隋主知道这事儿后,急忙下令让高颎带兵去支援。
高颎对隋主说:“陛下放心,臣定能击退陈军。”
隋主点头:“速去。”
高颎领命,带着军队就出发了。
陈军见隋军来了,也不敢硬拼,就退兵了。
高颎留下一些士兵驻守江陵,然后回去向隋主报告情况。
隋主心想,既然这样,也不让萧琮回江陵了。
他一狠心,把江陵变成了郡县,还派了官员去治理。
这么一来,后梁就灭亡了。
后梁从萧詧称帝开始,一共经历了三代,算起来有三十三年。
萧琮留在长安,被隋主封为莒国公。
他后来也算是善终,这些就不多说了。
欲知后事如何,且待下一章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