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sp; 消息传回草原,沙钵略乐得连干三碗马奶酒。
从此每年春秋两季,突厥使团络绎不绝地踏上通往长安的朝贡之路。
驼铃声响彻戈壁,满载着皮毛、良马和忠心。
隋文帝虽然已经收服了沙钵略可汗,心里却还七上八下。
他望着北方的茫茫草原,对身边的大臣叹道:“这些胡人反复无常,今日归顺,明日就可能挥刀南下。”
“陛下英明。”
尚书令高颎拱手道,“不如重修长城,以绝后患。”
说干就干。
开春时节,数万民夫扛着锄头上了工地。
他们像蚂蚁搬家似的,从早干到晚。
长城脚下的炊烟,从日出飘到日落。
这天,长孙平捧着竹简上奏:“臣有个主意。
让百姓按贫富出粮,存在乡里,就叫‘义仓’如何?”
“妙!”
隋主一拍案几,“万一闹饥荒,这就是救命粮啊!”
运河工地上更热闹。
监工扯着嗓子喊:“加把劲!
把渭水引到潼关!”
民夫们赤着膊,汗水把裤腰都浸透了。
有个老丈抹着汗说:“修这广通渠,往后运粮可省力喽!”
朝廷里也没闲着。
隋主天天和大臣们商量新政。
“酒盐的禁令太严,百姓苦不堪言。”
他皱着眉头说,“都撤了吧!”
“陛下仁德!”
众臣齐声称赞。
没过多久,街市上就飘起酒香。
商贩们扯着喉咙吆喝:“新到的河东盐!
价钱公道!”
连私塾里的孩童都唱着歌谣:“开皇天子坐龙庭,减了徭役免了刑......”
最忙的要数秘书省的官员。
他们整天忙着整理战乱时散失的典籍。
“这本《周礼》可是孤本!”
一个白胡子老官捧着竹简,手都在发抖。
转眼到了秋天。
县令带着差役在义仓收粮。
富户王掌柜拍拍胸脯:“我家出三石!”
隔壁的李老汉颤巍巍捧出半袋麦子:“官爷,我、我就这些......”
差役正要登记,县太爷摆摆手:“按陛下旨意,量力而行就成。”
夕阳西下,隋主站在宫墙上远眺。
炊烟袅袅的村落里,隐约传来孩童的笑声。
他捋着胡须笑了:“这太平盛世,总算开张了。”
欲知后事如何,且待下一章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