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> 第223章 叔陵弑君遭诛戮 叔坚浮沉再受任

第223章 叔陵弑君遭诛戮 叔坚浮沉再受任

柳太后端着药碗走进寝殿:“皇上该用药了,这伤总拖着也不是法子。”

  叔宝支起身子,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:“母后且放着吧,朕这脖子一动就疼...外头今日可有要紧事?”

  “还能有什么事?”

  太后把药碗重重搁在案上,“你那好弟弟又调了三千禁军进城,连兵符都没递个话儿!”

  叔宝闻言,手里的钥匙“当啷”一声掉在地上。

  他想起叔坚最近越发张扬的模样——上个月刚把尚书省的老臣换了个遍,前日又在朱雀大街纵马伤人。

  可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,毕竟当年要不是这个弟弟带兵平叛,自己哪能坐上龙椅?

  这时宦官来报:"长沙王求见!"

  只见叔坚大步流星走进来,蟒袍上的金线晃得人眼疼。

  他连礼都没行全,就扯着嗓子道:“皇兄,臣弟举荐的司空人选...”

  “准了准了。”

  叔宝慌忙摆手,脖子又是一阵抽痛。

  待叔坚退下,他苦笑着对太后道:“加封他个司空吧,好歹...好歹先稳住局面。”

  转眼到了册封大典。

  沈皇后牵着太子胤的手站在大殿上。

  这孩子才十二岁,却已显出不凡。

  前日太傅还夸他:“太子解读《尚书》,竟能引申出十种治国之道。”

  “儿臣叩见父皇。”

  小太子规规矩矩行大礼,抬头时眼睛亮得像星星,“昨日读到‘民惟邦本’,儿臣想着该减免江东赋税...”

  朝臣们闻言纷纷点头。

  老丞相捋着胡子感叹:“太子殿下这般聪慧,实乃我朝之福啊!”

  病榻上的叔宝望着这一幕,总算露出些许笑意。

  这孩子在沈皇后教养下,不仅熟读经史,更难得懂得体恤民情。

  消息传到市井间,连茶楼说书的都拍案叫好:“咱们这位小太子,将来定是明君!”

  第二年正月,改元至德。

  这时候啊,叔宝身上的疮疾早都好了,开始亲自处理朝政。

  都官尚书孔范和中书舍人施文庆,他俩都是叔宝当太子时候的旧侍,很得叔宝的宠。

  俩人整天在叔宝跟前说叔坚的不是。

  叔宝本来就对叔坚有点猜疑,再加上这俩人在旁边煽风点火,他心里的疑心就更重了。

  于是,他把皇弟江州刺史豫章王叔英调了回来。

  小主,

  这叔英是陈主顼的第三子,叔宝让他做了中卫大将军。

  又把叔坚调出京城,让他去当江州刺史。

  另外呢,用晋熙王叔文代替叔坚去治理扬州。

  这叔文是陈主顼的第十二子。

  叔坚来入朝辞行的时候,叔宝还当面安慰了他一番,把他留了下来,让他担任司空这个职位。

  然后又把叔文调到江州去,让始兴王叔重做扬州刺史。

  这叔宝刚处理政务,就朝令夕改,自己打自己脸,这事儿办得真不咋样。

  叔坚心里那个郁闷啊,他既不能在朝中独揽大权,又没调成外任,只能困在家里,整天百无聊赖。

  有一天,他让人雕刻了一个木偶,给木偶穿上道人的衣服。

  还在木偶里面设置了机关,让木偶能自己跪拜。

  他把木偶放在日月下面,一边看着木偶,一边喃喃自语:“唉,我就指望这木偶能给我求求福了。”

  当有人告发他诅咒他人时,他被抓进了监狱。

  内侍奉皇帝的命令来狱中问罪。

  叔坚站在牢房里,大声回应道:“我本来没别的心思,就是以前陛下亲近我,后来疏远了,我就想讨陛下欢心,所以才求神保佑。

  如今我犯了国法,罪该万死。

  但我死了以后,肯定会在地下见到叔陵。

  陛下您可得先传下诏书,到时候去地下责备他,免得我被叔陵欺负啊。”

  这话听起来可真够傻的。

  内侍听完,赶紧回去向叔宝报告了叔坚这番话。

  叔宝想起叔坚以前的功劳,心里也不想对他用刑。

  于是,叔宝特别下了一道赦书,只是免去了叔坚司空的职衔,让他回家去,还能享受亲王的俸禄。

  几个月过去了,朝廷里的事儿变了不少。

  叔宝觉得叔坚还是有可用之处的。

  毕竟,曾经的功劳也不能就这么忘了。

  而且,朝堂上也需要像叔坚这样有一定能力的人。

  于是,叔宝决定重新启用叔坚。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