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接着,高孝珩又去找禁军将领尉相愿,诚恳地说:
“尉将军,现在国家危急,高阿那肱是个祸害,咱们得联手除掉他。
你在宫里带兵接应,等他上朝,咱们就动手!”
尉相愿拍着胸脯保证:“王爷放心,末将一定全力配合!”
于是,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着,就等高阿那肱来上朝,一举把他拿下!
那天局势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,大家正在暗中策划一场行动,想靠它扭转局面。
可没想到,高阿那肱突然从偏门抄近道冲进皇宫。
这一下,计划全被打乱,彻底没法执行了。
高孝珩得知计划失败,心里憋屈极了。
他一心为朝廷效力,主动请缨去抵挡西边的敌军。
可高阿那肱和韩长鸾却像防贼一样防备他,生怕他趁机搞事情,最后干脆把他打发到沧州当刺史。
临走前,高孝珩满肚子火,特意找到高阿那肱,直接摊牌:“朝廷不让我去打敌人,是怕我造反吧?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可如果真派我去,我肯定能把宇文邕打得屁滚尿流,一路杀到长安!
就算我真‘造反’,那也是为了国家!
现在都火烧眉毛了,你们还这么猜忌,真是可悲!”
说完,他长叹一声转身离开,背影透着说不出的凄凉。
旁边的尉相愿看着高孝珩走远,心里又气又恨,突然拔刀狠狠砍向柱子,刀“咔嚓”一声嵌进木头里。
他红着眼睛吼道:“事到如今,大势已去,还能说什么!”
在场的人全都沉默不语,只觉得这世道,真是让人绝望。
这北齐朝廷啊,眼瞧着就要垮台了。
皇帝居然派长乐王尉世辩带着一千骑兵,去侦察北周军队的动静。
尉世辩带队走到滏口,突然勒马停下,爬上一处高坡往西看。
结果看见远处一群鸟扑腾着乱飞,把他吓一跳,心想:"鸟都吓飞了,该不会是北周军队杀过来了吧?"
越想越害怕,赶紧上马,带着那一千骑兵头也不回地逃了。
回去见到皇帝,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喊:“皇上不好了!
北周打过来了!”
皇帝一听直接慌了神。
这时候几个大臣——黄门侍郎颜之推、中书侍郎薛道衡、侍中陈德信他们围着皇帝出主意:“皇上,现在情况紧急,咱们不如先去黄河以南招兵买马。
要是真打不过,还能往南投奔陈国。”
皇帝觉得有道理,就答应了。
皇帝先安排太皇太后、太上皇后逃往济州,又把小皇帝送到东边去。
可他自己还没来得及跑路,就听说北周军队已经打到城门口了。
没辙,皇帝只能硬着头皮派兵迎战。
结果北齐军队根本打不过北周,不到半小时就被打得落花流水,士兵们逃的逃、躲的躲。
皇帝一看完蛋了,突然想起心爱的冯淑妃还在宫里。
这可是他的心头肉啊,赶紧拉着冯淑妃,带着亲信从东门溜了。
临走前还不忘交代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:“慕容将军,皇宫就交给你了,一定要守住啊!”
慕容三藏跪着抱拳说:“皇上放心,臣拼了命也会守住!”
就这样,皇帝带着冯淑妃他们狼狈逃跑,只留下慕容三藏守着这座摇摇欲坠的皇宫。
周国的军队就像猛虎从山上冲下来一样,一下子就撞破了邺城的城门,冲进了城里。
刹那间,喊杀声震得人耳朵都快聋了,扬起的尘土把天都遮住了。
齐国的王公大臣们一看形势不妙,知道大势已去,都吓得脸色煞白,纷纷跪在地上投降。
可就有那么一个人,死活不肯出来投降,这人就是三藏。
还有那领军大将军鲜于世荣,他可是齐国的老将了。
这时候,他正站在三台上面,亲自擂鼓助威。
那鼓声就像打雷一样响,仿佛在向周国的军队宣告:齐国的将士们绝对不会屈服!
周国的皇帝看到这个情况,心里就起了招降鲜于世荣的念头。
于是,他派人拿着一个玛瑙杯去劝降世荣。
使者捧着玛瑙杯,小心翼翼地走到世荣面前,满脸堆笑地说:“将军,我们周国的皇帝特别欣赏您的才能。
只要您投降,这个玛瑙杯就归您了,以后荣华富贵您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。”
鲜于世荣听了,眼睛瞪得老大,恶狠狠地盯着使者,一把就把玛瑙杯夺了过来,“啪”地一声狠狠摔在地上,玛瑙杯顿时碎成了好多片。
他扯着嗓子大声吼道:“我鲜于世荣活着是齐国的人,死了也是齐国的鬼,怎么会投降你们这些逆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