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> 第166章 双姝较劲高欢困 侯景叛投武帝思

第166章 双姝较劲高欢困 侯景叛投武帝思

/>   当夜,一代枭雄高欢与世长辞,年仅五十二岁。

  高澄按照父亲的遗命,没有对外发布死讯。

  他暗中伪造了一封高欢的亲笔信,召侯景来晋阳相见。

  侯景这个人,右腿有点瘸,骑马射箭不在行,但脑子转得极快。

  他仗着自己有谋略,连高敖曹、彭乐这些猛将都不放在眼里。

  有一次,他大言不惭地对高欢说:“给我三万兵,我能横行天下!

  到时候渡过长江,活捉萧衍那老家伙,让他去太平寺当和尚!”

  高欢听了,竟真让他统领十万大军,坐镇河南。

  侯景不仅看不起别的将领,连高澄也瞧不上。

  他私下对司马子如嘀咕:“高王在世,我不敢有二心。

  可要是高王不在了,我才不伺候那个鲜卑小子!”

  司马子如吓得赶紧捂住他的嘴:“慎言!这话传出去可不得了!”

  侯景狡猾,早就防着高澄。

  他曾和高欢约定:“我在外带兵,怕有人假传命令。

  以后您的书信,得加点暗记。”

  高欢答应了,从此给他的信都加点作记号。

  可高澄不知道这个约定。

  他伪造的信上没加点,侯景一看就起了疑心。

  “这信不对劲。”

  侯景冷笑,“高王若真召我,怎会不按约定?”

  他转头对手下道:“去晋阳探探,看高王到底怎么样了。”

  当下领命而去。

  侯景眯起眼睛,心里盘算着:“高澄这小子,想骗我?

  没那么容易!”

  接到密报,得知晋阳事务全由高澄接手,侯景立刻明白——高欢快不行了。

  他冷笑一声:“高欢一死,高澄那小子岂能容我?”

  于是下定决心叛变,暗中联络西魏,表示愿献出河南之地归降。

  西魏大喜,当即封侯景为太傅、河南大行台,外加“上谷公”的爵位。

  侯景得了名分,立刻动手,诱捕了豫州刺史高元成、襄州刺史李密等人。

  他还不满足,又派两百精兵夜袭西兖州,想一举拿下。

  谁知西兖州刺史邢子才早有防备,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,把侯景的人马全数擒获。

  邢子才冷笑:“侯景这厮,真当天下人都是瞎子?”

  他火速发布檄文,警告各州严防侯景。

  高澄得知后,勃然大怒:“这贼子,竟敢反我!”

  当即派司空韩轨率大军讨伐。

  侯景见韩轨来势汹汹,心里盘算:“关陕一路若被截断,我岂不是死路一条?”

  他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,对手下谋士道:“不如南投梁国,那边没那么多阻碍。”

  谋士点头:“梁国与东魏素来不和,投他们最稳妥。”

  侯景当即拍板:“好!就这么办!”

  他立刻派郎中丁和带着降表,快马加鞭赶往梁国。

  侯景与东魏权臣高澄结下仇怨,便派人向梁武帝递上降表。

  他在信中写道:“臣愿献上函谷关以东、瑕邱以西的十三州,包括豫、广、颍、荆等地。

  至于青、徐数州,只需一纸书信,便可归顺。

  若能平定齐、宋,再图燕、赵,天下统一,指日可待!”

  这侯景,先是投降西魏,如今又投靠南朝,反复无常,狡猾至极。

  梁武帝萧衍看完降表,立即召集大臣商议。

  尚书仆射谢举站出来反对:“陛下,我国与东魏刚刚和好,边境安宁。

  若接纳叛臣侯景,恐怕会惹来祸端!”

  梁武帝皱眉道:“机会难得,怎能因循守旧?”

  群臣纷纷附和谢举,劝武帝不要接纳侯景。

  这时,殿中一人突然朗声笑道:“天赐良机,若不把握,反受其害!

  况且陛下前日所做吉梦,臣早已解为统一天下的征兆。

  如今侯景来降,岂非应验?”

  梁武帝闻言,面露喜色:“爱卿所言极是!

  朕正因此才决定接纳侯景。”

  究竟梁武帝曾梦何事?

  为他解梦、并劝他接纳侯景的又是何人?

  且待下一章分解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