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> 第152章 杨氏遭难余孤生 高欢破敌定新局

第152章 杨氏遭难余孤生 高欢破敌定新局

  高欢进城后,立刻提拔杨愔为行台右丞,吩咐道:“去迎接新主元朗,请他入邺城。”

  杨愔领命而去。

  不久,元朗抵达邺城,对高欢大加封赏:“爱卿功不可没,封你为柱国大将军,兼太师!”

  又转头对高欢的儿子高澄笑道:“小将军英勇,封为骠骑大将军!”

  消息传到洛阳,尔朱世隆坐不住了。

  他来回踱步,眉头紧锁:“高欢占了邺城,下一步岂不是要对付我们?”

  谋士上前低声道:“大人,不如先示弱,联合尔朱兆?”

  尔朱世隆点头:“你说得对。”

  他立刻修书一封,言辞谦卑,派人快马送给尔朱兆:“高欢势大,愿与将军合兵,共攻邺城!”

  尔朱兆收到信,冷笑一声:“现在知道求我了?”

  但转念一想,高欢确实是个威胁,便回信答应:“好,三日后会师!”

  就这样,两支心怀鬼胎的军队,暂时结成了同盟。

  并请魏主恭纳兆女为后,兆一听,心里乐开了花。

  他立刻找来天光、度律,三人重新立下誓约,关系又变得亲密起来。

  斛斯椿和贺拔胜被尔朱兆放回后,又回到了尔朱军中。

  一天,斛斯椿悄悄拉住贺拔胜,低声道:“现在天下人都恨透了尔朱氏,咱们要是还跟着他们,迟早得跟着完蛋。”

  贺拔胜皱眉道:“可天光和兆各自拥兵一方,不把他们全除掉,后患无穷啊!”

  斛斯椿微微一笑:“这有什么难的?看我的。”

  他转身就去见尔朱世隆,装作忠心耿耿的样子,劝说道:“高欢势力越来越大,若不趁早除掉,必成大患。

  不如赶紧召天光他们一起出兵,合力讨伐。”

  世隆一听,觉得有理,点头道:“你说得对,我这就派人去召天光。”

  天光按兵不动,迟迟不肯发兵。

  斛斯椿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
  他主动请缨:“大将军,让我去关中走一趟吧。”

  此时的尔朱天光手握重兵,却首鼠两端。

  他既想保存实力,又怕错失良机。

  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,注定要付出代价。

  快马加鞭赶到长安,斛斯椿开门见山:“高欢造反,只有您能平定。

  您难道要坐视不管?

  要是让高欢得势,您就危险了。

  唇亡齿寒的道理,您应该明白。”

  斛斯椿这番话直击要害。

  他深知尔朱氏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道理。

  这番话说得尔朱天光心头一震。

  天光猛地站起身:“我正打算出兵呢!”

  他立即召来心腹贺拔岳商议。

  贺拔岳分析道:“您坐拥三地,兵强马壮,高欢根本不是对手。

  依我看,您应该坐镇关中,派精锐与其他部队会合。

  这样进可攻,退可守。”

  贺拔岳的建议老成持重。

  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  可惜天光耳根子软,终究没能坚持己见。

  天光觉得有理,正要采纳。

  斛斯椿却急了:“机不可失啊!请立即发兵!”

  历史往往就在这样的犹豫中改变走向。

  一念之差,可能就会改写结局。

  最终,天光留下弟弟尔朱显寿守长安,亲自带兵赶赴邺城。斛斯椿马不停蹄地回去复命。

  尔朱世隆得知后大喜:“太好了!”

  他立即命令尔朱兆和仲远的部队与天光会合,又调度律从洛阳出发。

  看似声势浩大,实则各怀鬼胎。

  尔朱氏虽然兵多将广,却缺乏统一指挥,这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。

  短短数日,四路大军齐聚邺城。

  二十万大军沿洹水两岸驻扎,营帐连绵不绝,军旗猎猎,声势浩大。

  高欢带着不到三万步兵和两千骑兵,匆匆赶往紫陌迎敌。

  队伍稀稀拉拉,却个个神情凝重。

  封隆之刚升任吏部尚书,被留在邺城守备,高欢只能亲自督战。

  这时,高敖曹带着三千汉人士兵前来会合。

  他刚被任命为都督,身后跟着同乡王桃汤等人。

  高欢看着这支纯汉人部队,心里直打鼓。

  “敖曹,你这队伍都是汉人,恐怕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