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> 第130章 烽火连天梁军捷 权谋误国魏廷危

第130章 烽火连天梁军捷 权谋误国魏廷危

/>   “王爷,”管家谄笑着摸出翡翠扳指,“我家主人说,洛水边的良田……”

  元详接过扳指对着太阳照了照,绿莹莹的光映得他嘴角抽搐:“让高令公放心,茹将军那边自有本王周旋。”

  咸阳王元禧就没这么“识时务”了。

  这位王爷在邺城封地屯了十万精兵,暗地里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。

  谁料枕边人早被高肇收买,夜宴上的酒盏刚撤,禁军已围了王府。

  元禧被押上刑场时,洛阳城的百姓都听见他嘶吼: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!”

  元详在朝堂上弹劾元禧那日,茹皓正给新纳的小妾画眉。

  这妾室原是元夑的妃子,生得一副勾魂眼。

  “皓郎,”美人忽然攀住他脖颈,“我那位表兄元详,昨日派人送来了东海明珠……”

  茹皓笔尖一顿,胭脂在宣纸上洇出红梅:“告诉详王爷,冠军将军府的库房,永远为他敞开。”

  当梁军旌旗漫过洛水时,北魏朝廷还在上演狗咬狗的戏码。

  高肇在朝堂上咆哮:“梁人不过螳臂当车!”

  元详却在私宅里搂着美人笑:“且让他们狗咬狗,本王只管数金银。”

  茹皓听得真切,转身就将梁军粮草被劫的消息卖给了萧宏——这位梁朝临川王,正愁找不到攻城的借口。

  洛阳城的夜风卷着沙尘,打在元恪苍白的脸上。

  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  他望着城头飘摇的魏字旗,忽然想起元禧临刑前的咒骂:“尔等弄权误国,必遭反噬!”

  远处传来禁军马蹄声,高肇带着人闯进宫门:“陛下,梁军距城三十里……”

  “您听说没?

  那位高丽来的高肇高大人,最近可把洛阳城搅得翻天覆地!”

  说书人醒木一拍,满堂茶客立即支起耳朵。

  这事儿得从元详、元皓几位王爷说起。

  高肇这人在官场本就不受待见,偏生摊上个好妹妹——当今太后的亲侄女。

  魏主元恪是个孝顺的,对这层舅家关系看得比金子还重。

  高肇眼见着皇帝外甥天天往自己府上送金银,腰杆子渐渐挺直了,心里头那点野望就跟野草似的疯长。

  “诸位可知何为‘枕边风’?”

  说书人神秘兮兮压低嗓子,“高贵嫔生得花容月貌,夜夜在龙榻上吹耳旁风,说元详他们几个王爷要造反!”

  正始元年四月里,洛阳城突然翻了天。

  魏主连夜召见中尉崔亮,命他弹劾元详。

  崔亮领旨后,当夜便带人围了茹皓等人的府邸。

  百名虎贲军手持火把,将元详的宅院围得铁桶一般。

  “陛下明鉴!

  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啊!”

  元详被按在青石板上时,裤管还沾着夜露。

  高太妃听闻消息,当场摔了汝窑茶盏:“这个逆子!”

  这位太妃可不是寻常妇人,年轻时随夫戍边,杀伐决断不输男儿。

  此刻她抡起枣木杖,杖头裹着粗布,每一下都带着风声:“我平日教你谨言慎行,你偏要学那市井泼皮!”

  元详背上顿时绽开朵朵血梅,疼得满地打滚。

  “阿母!”

  刘氏跪行两步想求情,高太妃的杖头却转了个弯,“还有你!

  身为正妻不劝谏夫君,倒学鸵鸟把脑袋埋进沙堆!”

  这位宋王之女竟不辩解,默默挨了十几杖。

  围观的仆妇们私下嘀咕:“王妃这脾气,倒比庙里的菩萨还软和。”

  没承想元详挨过打后,当晚就咽了气。

  坊间传闻是宫里赐的毒酒,可诏书上分明写着“暴毙”。

  出殡那日,宗室亲王们照旧来吊唁。

  高太妃盯着那口黑漆棺椁,突然冷笑一声:“好个风光大葬!”

  彭城王元勰在这当口被召回朝堂。

  老头儿硬邦邦撂下句话:“老臣这把老骨头,经不起折腾喽!”

  可圣旨压着,到底还是接了太师的印。

  高肇却越发得意,竟撺掇魏主派兵监视诸王宅院。

  “王爷三思啊!”

  元勰的幕僚急得跳脚,“这分明是要架空宗室!”

  元勰望着宫墙方向长叹:“飞鸟尽,良弓藏,古来皆如此。”

  元英接过虎符那刻,洛阳城头积雪正簌簌而落。

  这位中山王望着南方天际,十万大军在身后蒸腾起白雾:“梁人怕是等急了。”

  他胯下战马突然打了个响鼻,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