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>
宫门外用,不知何时聚集了数百名百姓。他们是听说明老大人又进宫劝谏,自发赶来的。见明弈独自一人走出来,官帽没了,脊梁却依旧挺直,百姓们“唰”地跪倒一片,哭声震天:
“明青天!您不能走啊!”
“老大人,留下来救救我们吧!”
明弈停下脚步,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,那里面,曾有他辅佐过的三位贤君,曾有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。如今,却成了昏君奸臣的巢穴。
他对着百姓,缓缓躬身一拜:“乡亲们,老夫尽力了。”
说完,他转过身,再也没有回头,拄着枣木拐杖,一步一步,消失在长安的街巷深处。那背影,孤独而决绝,像一根被狂风折弯却始终不肯断裂的芦苇。
这是明弈第九次被罢相,也是最后一次。从此,长安的朝堂上,再也没有那个敢指着皇帝鼻子骂“桀纣”的“强项令”,再也没有那个八起八落却始终初心不改的明弈。
消息传到渤海郡王别业,龙天策正看着一幅地图,听闻明弈被罢官,猛地一拳砸在案上,眼眶瞬间红了。他想起当年与明弈联手破获邗沟覆船案的日子,想起老人在太宗面前据理力争的模样,想起那句“天下当与百姓共天下”的教诲。
“明夫子……” 龙天策低声呢喃,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悲愤与决绝。明弈走了,但他不能走。这大唐的江山,总需要有人来守护。
消息传到安国公府,费无极端起茶杯,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冷笑:“终于清净了。” 他以为除掉了最后一个心腹大患,却不知,明弈的离去,像一颗投入油锅里的火星,即将引爆一场更大的风暴。
神凰四年的暮春,因为明弈的离去,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。这位四朝老臣的第九次罢相,成了压垮朝堂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百姓们对替身皇帝彻底失望,对费无极的不满也达到了顶点。
属于大唐的“新篇章”,在这一刻,被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。旧的秩序摇摇欲坠,新的风暴正在酝酿。明弈的背影,虽已消失在长安的街巷,却像一盏不灭的灯,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愤怒与希望。
而那位被彻底罢黜的九罢名相,回到陋巷府邸后,将自己关在书房里,三天三夜。再次出来时,他烧毁了所有的奏稿,只留下一句对老仆的嘱咐:“告诉天下人,明弈虽去,民心不死。”
这或许,就是这位孤臣,留给大唐“新篇章”的最后一份礼物——一份关于民心与风骨的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