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天策推行的土地改革,如同一道分水岭,将渤海的乡绅阶层彻底分成了两派:一派是因利益受损而疯狂抵制的守旧豪强,另一派则是看清形势、选择顺应时势的开明乡绅。渤海乡的紫枫,便是后一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。当多数乡绅还在为失去的土地唉声叹气、甚至暗中使绊子时,他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,向龙天策递出了橄榄枝——将自己的亲妹妹紫月,许配给郡王为妾。
紫枫其人:守正乡绅识时务
紫枫并非渤海顶级豪强,其家族世代居住在渤海乡,靠着经营一处规模中等的药铺和百余亩良田,维持着殷实的家境。与高氏、张氏等靠兼并土地、勾结官吏发家的家族不同,紫家向来谨守本分,药铺平价售药,田地也多是祖上传下的产业,从未参与过巧取豪夺的勾当。
紫枫本人是个读书人,曾考取过秀才功名,虽未入仕,却比一般乡绅更具远见。龙天策初到渤海时,他便看出这位郡王绝非安于享乐之辈;当“官绅一体纳粮”等新政推行,其他乡绅怨声载道时,他却在家中对妹妹紫月道:“龙郡王的政策,看似严苛,实则是在革除积弊。那些被打击的,多是些盘剥百姓的蛀虫,咱们紫家行得正、坐得端,不仅不必怕,反而该支持才是。”
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官绅一体纳粮推行时,他是渤海乡第一个主动申报自家田产、足额缴纳赋税的乡绅;摊丁入亩政策落地,他积极配合官府,如实登记家中人丁与田亩;土地改革开始后,紫家的田产远未达到“三百亩限额”,本无需交出任何土地,他却主动将家中十亩荒地,捐给官府,作为“示范田”,供无地农民学习耕种技术。
这些举动,让他在乡绅中显得“格格不入”,甚至有人嘲讽他“趋炎附势”、“忘了祖宗”。
紫枫却不为所动,只是淡淡道:“趋炎附势?我趋的是顺应民心的大势,附的是为民办事的贤明。若固守那些欺压百姓的旧习,才是真的忘了祖宗‘积德行善’的教诲。”
他看得很清楚:龙天策的改革已是势不可挡,与其做无谓的抵抗,引火烧身,不如主动示好,保住紫家世代积累的根基。更何况,他确实认同龙天策的理念——一个吏治清明、百姓安乐的渤海,对他们这些正当经营的乡绅,未必不是好事。
但他也知道,仅仅是“支持”还不够。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,要确保紫家的利益不受冲击,甚至能在新的秩序中立足,必须与这位手握实权的郡王,建立更紧密的联系。
联姻之议:以亲为质固根基
土地改革推行到最激烈的阶段,渤海乡的几个豪强因暗中破坏农田、煽动农民闹事,被夜凌带人查处,家产抄没,宗族流放。消息传来,整个渤海乡的乡绅都噤若寒蝉。
就在此时,紫枫备了一份厚礼,亲自前往郡王府求见。
龙天策在书房接见了他。
“紫先生今日前来,是为乡中之事?” 龙天策看着眼前这位举止得体、神色平静的乡绅,有些好奇。他对紫枫有印象——此人是少数主动配合新政的乡绅之一。
“回郡王,” 紫枫躬身行礼,语气诚恳,“乡中之事,有官府主持,井然有序,百姓安居,臣下前来,是为私事。”
“哦?私事?”
“是。” 紫枫深吸一口气,说出了自己的来意,“臣下有一舍妹,名唤紫月,年方十六,自幼饱读诗书,性情温婉,容貌尚可。臣下深知郡王后院清净,本不该叨扰,但念及郡王推行新政,辛劳国事,身边需人照料;且臣下敬佩郡王为人,愿与郡王结秦晋之好,让舍妹侍奉郡王左右。臣下不敢奢求其他,只求紫家能在郡王的新政下,保全祖业,继续为渤海百姓做点实事。”
这番话,说得坦诚而直接,没有丝毫掩饰其“抱大腿”的意图,却也点明了底线——只求保全正当利益,绝无奢求。
龙天策愣住了。他见过送礼行贿的,见过托关系求官的,却从未见过主动将妹妹送来做妾、以求保全家族的。他打量着紫枫,见他神色坦然,眼中没有谄媚,只有一种审时度势的精明与诚恳。
“紫先生,” 龙天策沉吟道,“你可知,本王后院已有多位夫人?且纳你妹妹为妾,未必能如你所愿,为紫家带来多少‘好处’。”
“臣下明白。” 紫枫坦然道,“臣下并非求郡王为紫家谋取特权,只求郡王信得过紫家的清白。舍妹若能侍奉郡王,是她的福分;即便不能为家族带来显耀,能让郡王知道,渤海并非所有乡绅都与朝廷作对,亦足矣。”
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臣下敢以祖宗名誉担保,紫家从未做过任何违法乱纪之事,所有田产、商铺,皆可接受官府查验。若有半点不法,臣下甘愿领受责罚!”
龙天策看着紫枫,心中渐渐明白了他的盘算。这是一种最直接、也最有效的“投名状”——以妹妹的终身,换取郡王对紫家的信任,在这场席卷渤海的改革风暴中,为家族争取一个安全的位置。而紫枫的坦诚,以及紫家确实“清白”的底子,让他无法轻易拒绝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更重要的是,他需要这样的“榜样”。在多数乡绅抵制新政的当下,接纳紫月,无疑是向所有守规矩的乡绅释放一个信号:只要安分守己,支持新政,朝廷不仅不会打压,反而会给予尊重与保护。
“好。” 龙天策最终点头,“本王信你一次。择个吉日,将你妹妹送入府中吧。”
紫月入府:温婉佳人融后院
紫月的到来,在郡王府后院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。
她确实如紫枫所说,生得清丽温婉,眉眼间带着书卷气,虽不似雅典娜那般明艳,也不似爱丽丝那般活泼,却自有一股娴静的气质。入府那日,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浅紫色衣裙,拜见玉倾城时,举止得体,言语谦逊,没有丝毫骄纵之气。
“姐姐安好,妹妹紫月,今后还请姐姐多多指教。” 她盈盈下拜,姿态恭顺。
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