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陆氏子弟

  刘繇热情地招呼着,四人便依主客之序,各自落座。

  厅堂内的气氛,因着这番引见,又重新活跃起来,先前的些许拘谨悄然散去。

  刘繇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陆让,声音温和,带着一丝关切问道:“陆先生,庐江郡遭孙策侵攻,如今情状究竟如何?”

  “先生可否细说一二?”

  陆让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忧戚,眉宇间也染上了几分愤慨,他轻轻叹息一声,声音带着一丝沙哑,缓缓道来。

  “回禀使君。”

  “孙策小儿,勇则勇矣,却行事霸道,不恤民情,颇有怨声。”

  “庐江郡城被其围困日久,城中人心惶惶,颇有动荡,百姓惶恐不安,夜不能寐。”

  “不少士人亦是前途未卜,对未来感到迷茫。”

  “在下也是迫于无奈,才提前逃离,欲寻一安身立命之所,免受兵戈之苦。”

  “幸得使君不弃,胸怀宽广,允我等在曲阿暂居,此等恩情,感激不尽。”

  他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,语气显得十分诚恳,既点明了孙策的威胁,又巧妙地表达了对刘繇的感激,听上去倒也合情合理,寻不出什么破绽。

  刘繇听罢,微微颔首,面露同情之色,眼神中流露出对庐江百姓的怜悯。

  “孙策此人,备闻其名,确有几分过人之勇力,只是其行事作风,未免过于急切了些,少了些许稳重。”

  他又温言安抚了陆让几句,言语间充满了长者的关怀,随即目光转向一旁的太史慈,话锋一转,问道。

  “子义,近来军中操练如何?”

  “士卒可有懈怠松散之象?”

  太史慈闻言,神色一肃,立刻起身,抱拳躬身道:“回禀主公,末将治军,向来严明,不敢有丝毫松懈。”

  “士卒操练刻苦,日夜不辍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

  “我扬州将士,皆愿为使君效死,以报知遇之恩!”

  刘繇满意地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,目光中充满了对太史慈的信任。

  “有子义在,我甚是安心,扬州军务,有你分忧,我亦能少操许多心。”

  说罢,他的目光又落在了赵云身上,仔细打量了片刻,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。

  “这位赵凡壮士,”刘繇沉吟道,语气带着几分考量,“既然是子义的故交,想必也非寻常人物,定有不凡之处。”

  “如今我扬州正是用人之际,百废待兴,子义麾下也需得力臂助,方能更好地统兵御敌。”

  “我看赵壮士气宇轩昂,英武不凡,便暂且屈就,担任子义的副手,在军中效力如何?”

  赵云闻言,心中虽有自己的盘算与使命,但此刻也不便推辞刘繇的好意,便起身抱拳道。

  “多谢使君赏识,赵凡愿听从太史将军调遣,不敢有违。”

  太史慈亦是起身,抱拳道:“多谢主公栽培。”

  如此,赵云的身份便暂时定了下来,算是在曲阿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立足之地。

  又随意闲聊了几句家常,那陆让见时辰不早,便起身告辞,姿态谦恭。

  “使君,在下初至曲阿,尚有些许琐碎事务需要打理,就不多叨扰了,便先行告退了。”

  刘繇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,抬手示意道:“陆先生自便即可,不必拘礼。”

  “我已命人为你安排了清静的住处,稍后便会有人引领先生前往,若有需求,尽管开口。”

  “多谢使君厚爱。”陆让再次一礼,态度恭谨,随后便在一名下人的引领下,缓步退出了厅堂,身影消失在门外。

  厅堂之内,只余下刘繇、太史慈与赵云三人,气氛较之方才,略微沉静了些许。

  刘繇端起案几上的茶盏,用杯盖轻轻拨动着浮叶,轻呷了一口,眼神平静。

  他见太史慈与赵云皆未有离去之意,尤其是太史慈,神色间似乎还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凝重,不似平日那般轻松。

  他放下茶盏,目光温和地看向太史慈,问道:“子义,你此番引荐故人前来,莫非还有其他要事禀报?”

  “主公。”太史慈抱拳,声音比方才低沉了几分。

  他并未立刻开口说明来意,而是不着痕迹地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陆让离去的方向,侧耳仔细聆听着外间的动静,确认周遭无人。

  直到确认陆让的脚步声已经远去,彻底消失在回廊的尽头,确保此处的谈话绝不会被其听见分毫,太史慈方才转过头,面色异常郑重地看向刘繇。

  “主公,末将今日带子龙……赵凡前来,实则有一桩天大的机密要事,需向主公禀明,此事关乎重大。”

  接着,他便将赵云此行的真正目的,那淮南袁术暗中勾结“无影阁”刺客组织,欲要暗害天下刘姓宗亲的歹毒阴谋,一字不漏地,详详细细地述说了一遍。

  刘繇听着听着,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敛去,神色变得异常严肃,眉头也紧紧蹙了起来,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。

  待太史慈说完,刘繇沉默了片刻,厅堂内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,空气仿佛都凝滞了。

  他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,带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