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我的春夏秋冬:人生全记> 第92章 我的进阶之路

第92章 我的进阶之路

  自从踏入新单位,我便如海绵般汲取着这里的一切,深知这份工作机会的来之不易。二十余载的工作历程,在岁月中沉淀成宝贵的经验,也让我在新的岗位上能够迅速适应,工作起来游刃有余。

  初到锅炉房供热站,站内连个专业的设备维修工都没有。或许是因为我住在厂里,近水楼台先得月,也或许是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,但凡设备出现故障,哪怕是休息时间,我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

  焊接时,我手持焊枪,看着那耀眼的弧光在金属间跳跃,将断裂的部件重新连接;保养设备时,我细致入微,对每一个零件都进行检查、清洁、润滑;处理弱电问题时,我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,顺着线路抽丝剥茧,找出故障根源。

  渐渐地,同事们都说我在设备维修这一块,虽不敢称万能工,但也差不了多少了。

  那是一个普通却又惊险的日子,轮到李光晨当班。或许是一时疏忽,他没有把控好锅炉上水的量,大量的水涌入锅炉,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衡,锅炉出现了汽水共腾现象。

  只见炉水被蒸气裹挟着,一股脑儿地冲进主汽管道,管道开始剧烈摇晃,发出 “哐当哐当” 的声响,仿佛随时都会挣脱束缚,酿成大祸。

  情况万分危急,我当机立断,大声指挥他们紧急停炉,迅速关闭分汽包上的主汽阀,开启快速排污装置。

  我紧盯着水温计,额头的汗珠不停地滚落,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切能尽快恢复正常。

  随着排污的进行,锅炉水位缓缓下降,直到降到水位计的中水位,我才长舒一口气。待一切恢复正常后,我们再次启炉,生产也得以继续。

  事故处理完毕,后续的分析工作至关重要。我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,仔细复盘整个过程。经过深入探讨,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当班人员思想上的疏忽,没有根据技术要求及时调整水泵加水负荷。

  为了给大家敲响警钟,也为了严肃工作纪律,公司对李光晨给予了书面警告处理。同时,我也借此机会,给站内所有员工开展了一场关于汽水共腾危害的专题培训。

  我详细地讲解道:“汽水共腾可不是小事,蒸汽锅炉在生产时,一旦锅炉水位计水位处于满水状态,锅筒内的蒸汽就会把水带入管道系统。

  大量的水流到管道里,疏水阀根本排不过来,管道就会剧烈摇晃,严重的能把管道冲击断裂,再严重些,甚至可能让锅炉移位,那可是会造成特大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的!”

  员工们听得聚精会神,不时点头,眼神中满是对安全问题的重视。

  公司得知这次事故后,意识到供热站没有一个负责人可不行。经过一番考量,公司决定提拔我为供热站站长,享受项目经理级别的待遇。

  领导找我谈话时说道:“这次提拔你,一方面是因为你在技术上的过硬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,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以后和甲方各层打交道,需要有个合适的职位。” 我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
  走马上任后,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站内的管理制度。我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,结合供热站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设备巡检制度。

  明确规定,每台设备每天至少要进行三次巡检,巡检人员要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、有无异常声响等情况。

  为了确保制度能够有效执行,我还建立了巡检监督机制,不定期对巡检记录进行抽查,一旦发现敷衍了事的情况,严肃处理。

  人员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。我深知,一个团队要想高效运转,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至关重要。除了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,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外,我还注重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。

  我经常找员工谈心,倾听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。比如,有员工反映工作时间长,休息不好,我就和公司沟通,调整了排班制度,让大家能够有更充足的休息时间。

  在安全管理上,我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。我组织成立了安全小组,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。我们对站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仔细检查,大到锅炉、管道,小到一个螺丝钉,都不放过。

  同时,我还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,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,如火灾、爆炸、设备故障等,组织员工进行模拟演练。通过一次次的演练,员工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。

  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热站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,我开始着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。我带领团队研究智能监控系统,希望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,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。

  这样一来,我们就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,提前进行处理,避免故障的发生。在与供应商沟通洽谈的过程中,我和团队成员反复讨论方案,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深入研究,力求选择最适合我们供热站的系统。

  小主,

  在团队建设方面,我积极组织各种活动,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。我们会定期举办技术比武,让员工在竞争中相互学习、共同进步;也会组织户外拓展活动,让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,增进彼此的信任和默契。

  记得有一次户外拓展活动,我们进行了一场团队攀岩比赛。刚开始,大家都有些紧张,担心自己拖团队的后腿。我站在一旁,不断地给大家加油鼓劲:“别怕,我们是一个团队,只要齐心协力,一定能行!”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成功完成了攀岩挑战。

  那一刻,大家欢呼雀跃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团队的凝聚力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
  随着管理工作的逐步走上正轨,我也迎来了一位新的得力助手 —— 李树京。他是公司从外面招来的熟练工,和我一样,也是从事锅炉专业多年的行家。

  初次见面,他戴着一副大镜片眼镜,中等身材,不胖不瘦,长脸显得沉稳而可靠。交谈中,我得知他不仅技术精湛,还会些功夫。

  更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