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花屋湘军传奇> 第78章 天山下的新基石

第78章 天山下的新基石

p;"有的,叫水泥。"

  谭嗣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"西洋人称之为'波特兰水泥',我在上海亲眼见过。用它与砂石混合,浇筑成墙,坚固无比。"

  "洋人的东西?"

  老工匠脸色一变,连连摆手,"使不得使不得!咱们祖祖辈辈都用这糯米灰浆,虽不说多好,但稳妥。那洋玩意儿,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古怪?"

  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  谭嗣同没有反驳,他知道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并非易事。他拍了拍老工匠的肩膀:

  "无妨,你们先按老法子修着。我去想想办法。"

  回到临时住所,谭嗣同点亮油灯,从行囊中取出几本笔记。

  这是他当年在江南制造局参观时记录的关于水泥生产的资料。

  他仔细翻阅着,不时在纸上勾画。

  "石灰石...黏土...煅烧温度..."他喃喃自语,"新疆应该有这些原料..."

  窗外,月光洒在天山雪峰上,映出一片清冷的光辉。

  谭嗣同望着远方的雪山,心中渐渐有了计划。

  一个月后,迪化城外一处废弃的砖窑被重新启用。谭嗣同带着几名工务局的年轻吏员和工匠,开始了第一次水泥试验。

  "大人,按您的吩咐,石灰石和黏土已经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研磨好了。"

  一个叫周安的年轻吏员报告道。

  谭嗣同检查了石粉的细度,满意地点点头:"好,装入窑中煅烧。记住,火候是关键,温度不够则反应不完全,过高又会烧过头。"

  窑火点燃,浓烟升起。谭嗣同亲自守在窑旁,不时调整通风口控制温度。

  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,烟灰沾满了他的脸庞,但他浑然不觉。

  三天三夜后,窑火熄灭。谭嗣同迫不及待地打开窑门,取出已经烧结成块的熟料。

  经过再次研磨,掺入适量石膏粉,第一批新疆本土"试验版"水泥终于诞生了。

  "快,取些来试试!"谭嗣同兴奋地指挥道。

  他们用水泥、沙子和水按比例混合,浇筑了几块砖大小的石块,同时用传统糯米灰浆做了对比样本。

  等待试块硬化的日子里,谭嗣同几乎寸步不离试验场。

  第四天清晨,他轻轻敲击水泥石块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
  "成了!"他欣喜若狂,立即命人取来铁锤,"来,试试它的硬度!"

  铁锤重重砸下,传统灰浆制成的试块应声碎裂,而水泥试块只留下一个白印。

  围观的工匠们发出阵阵惊叹。

  "神了!真神了!"

  "这玩意儿比石头还硬!"

  "大人,这真是用咱们新疆的土石做出来的?"

  谭嗣同笑着点头:

  "正是。这只是初步成功,还需改进配方和工艺。但足以证明,新疆完全可以生产自己的水泥!"

  就在这时,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:"哼,奇技淫巧,哗众取宠!"

  众人回头,只见一个身着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,正是工务局主事赵德忠。

  此人素来守旧,对洋务运动嗤之以鼻。

  "赵主事。"谭嗣同拱手行礼,"在下不过尝试新法,以求改进工程质量。"

  赵德忠冷笑:

  "祖宗之法沿用千年,岂是你这黄口小儿能妄加评判的?这劳什子水泥,谁知道会不会过两年就粉化崩解?到时城墙塌陷,谁来担责?"

  谭嗣同不卑不亢:

  "赵主事若有疑虑,不妨一同验证。这两块石块,一块糯米灰浆,一块水泥,我们将其置于露天,经受风吹雨打,看一年后孰优孰劣,如何?"

  赵德忠哼了一声:"本官公务繁忙,没空陪你玩这些把戏!"说罢拂袖而去。

  周安小声对谭嗣同说:

  "大人不必介怀,赵主事向来如此。

  他负责的工程年年修年年坏,若您这水泥真成了,他那些吃回扣的门路可就断了..."

  谭嗣同摆摆手:"莫要背后议论。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,用事实说话。"

  试验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刘锦棠耳中。

  这位雷厉风行的巡抚立即带着一众官员前来视察。

  "谭公子,听说你的'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