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花屋湘军传奇> 第47章 风雪迪化

第47章 风雪迪化

  光绪二年冬(1876年12月),乌鲁木齐郊外三十里。

  朔风卷着碎雪拍打在牛皮帐篷上,发出闷雷般的回响。左宗棠裹紧狐裘大氅,指尖划过羊皮地图上那个被朱砂圈了三次的墨点——"迪化"。烛火在寒风中摇曳,将他挺拔的身影投在帐幕上,宛如一柄出鞘的宝剑。

  帐内炭盆烧得正旺,却驱不散渗入骨髓的寒意。左宗棠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指,继续在地图上勾画进军路线。案头那盏铜制油灯里,菜油已经见底,灯芯发出细微的爆裂声。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一个锡制扁壶,抿了一口烈酒,辛辣的滋味让他微微皱眉。

  "大帅,金顺将军到了!"亲兵掀开帐帘,裹挟着风雪闯进来。寒风卷着雪粒在帐内打了个旋,将案上的地图掀起一角。

  左宗棠抬头时,眉毛上的霜花簌簌落下。他眯起眼睛,看着帐外漆黑的夜色中,一队人马举着火把由远及近。火光映照下,雪花如同千万只扑火的飞蛾。

  帐外传来铁甲铿锵之声,一个魁梧身影大步跨入,斗篷上积雪未及拍打便已融化成水——那是镶红旗都统金顺,北路军统帅。他身后跟着两名副将,三人身上都结了一层薄冰,活像三尊移动的冰雕。

  "末将参见大帅!"金顺抱拳行礼,甲胄上冰凌相撞,叮当作响。他呼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结成了细小的冰晶。

  "免礼。"左宗棠从炭盆上提起铜壶,壶嘴冒着腾腾热气。他亲自斟了三碗热茶,"先暖暖身子。"茶水呈深褐色,里面漂浮着几片粗制的茶叶梗。

  金顺接过茶碗,冻得通红的手指在碗壁上摩挲。"多谢大帅。"他啜饮一口,满足地叹了口气,"这鬼天气,马匹的蹄铁上都结了冰溜子。"

  左宗棠示意亲兵再添些炭火,问道:"前锋到何处了?"

  "禀大帅,徐占彪部已占领古牧地,截断迪化与玛纳斯联系。"金顺从怀中掏出一份沾血的地图,小心翼翼地展开。地图边缘已经破损,上面还有几处暗红色的血迹。"这是从阿古柏叛军身上搜出的布防图。"

  烛光下,羊皮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维吾尔文。左宗棠取来林则徐旧藏的《西域图志》对照,两相对比,突然用指甲在某处重重一划:"白彦虎的陕西回勇驻在红庙子?"

  "正是。"金顺放下茶碗,指着地图解释道,"这厮勾结阿古柏,在城东挖掘三道壕沟,架设洋炮十二门。据探子报,都是俄国新式的后膛炮。"

  左宗棠眉头紧锁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案几。"我军火炮能压制吗?"

  "兰州机器局仿制的二十门克虏伯炮已运抵前线,但炮弹有限......"

  话音未落,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。紧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和兵器碰撞声。亲兵急匆匆闯进来:"报!抓获敌营逃兵!"

  两个湘军押着个浑身是血的维吾尔青年进来。那人衣衫褴褛,赤着的双脚已经冻得发紫,脸上布满细小的伤口。他一见左宗棠便跪地痛哭,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,颤抖着双手捧上。

  左宗棠接过布包,掀开一看,瞳孔骤缩。那是半面残破的清军腰牌,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。腰牌上"楚军前营"四字依稀可辨,背面刻着"刘锦棠"三字。

  "家父临终嘱托......"青年以生硬的汉语哽咽道,"定要亲手交给左大人......"

  帐内顿时一片寂静,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。左宗棠指节发白,紧紧攥着那半块腰牌。三年前刘松山战死金积堡的场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——那位老部下胸口中弹,却仍挥舞着战旗冲锋,最终倒在血泊之中。其侄刘锦棠继承老湘营,如今这腰牌竟出现在迪化城外。

  左宗棠深吸一口气,俯身扶起青年:"你父亲是?"

  "阿布杜拉·买买提,同治八年被白彦虎强征入伍......"青年掀开衣襟,胸口赫然有道蜈蚣般的伤疤,从锁骨一直延伸到腹部,"这是为保护刘将军留下的......"

  左宗棠示意亲兵取来伤药,亲自为青年处理伤口。帐中炭火噼啪作响,映照在众人凝重的脸上。金顺和两名副将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——他们从未见过大帅如此亲力亲为地照顾一个素不相识的异族青年。

  "说说迪化城内情况。"左宗棠一边包扎一边问道,声音比平时柔和许多。

  青年忍着疼痛,断断续续地描述起来。原来他是迪化城内一个磨坊主的儿子,父亲被迫为叛军运送粮草时结识了刘锦棠。在一次清军偷袭中,他为掩护刘锦棠而身受重伤,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这位清军将领。

  "刘将军给我这个腰牌,说若有危难,可凭此物向任何清军求助。"青年眼中含泪,"白彦虎发现我是汉人的眼线,派人追杀......我躲在运尸体的牛车里才逃出来......"

  左宗棠凝视腰牌良久,突然问道:"城中存粮几何?"

  "回大人,白彦虎强征百姓口粮,连种子粮都不放过。"青年咬牙切齿地说,"但清真寺地窖里......"他突然压低声音,"藏着我画的暗道图。"

  小主,

  左宗棠眼睛一亮。青年从鞋底掏出一块折叠的羊皮纸,上面用炭条勾勒着迪化城地下水系,几条暗红色的线特别标注了可以通行的暗道。

  &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