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花屋湘军传奇> 第42章 精毅营

第42章 精毅营

/>
  次日黎明,刘长佑率军先行。这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,心中既紧张又兴奋。临行前,江忠源亲自为他整理铠甲,叮嘱道:"遇敌不可轻进,保全实力为上。"

  刘长佑郑重应下,率军出发。一路上,他谨记江忠源教诲,派出斥候多方打探,行军谨慎有序。三日后,先锋军抵达庐州外围,发现太平军已重重包围城池。

  小主,

  "速报江大人,庐州危矣!"刘长佑立即派人回报,同时率军在城外隐蔽处扎营,等待主力到来。

  当夜,江忠源率大军赶到。听完刘长佑的汇报,他眉头紧锁:"贼众我寡,此战凶险。但庐州乃江淮重镇,不可不救。"

  次日黎明,江忠源下令攻城解围。战斗异常惨烈,湘军虽勇猛,但太平军人多势众,双方死伤惨重。刘长佑率部冲锋陷阵,左臂中箭仍坚持战斗。

  "大人!西门告急!"一名传令兵慌张来报。

  江忠源当机立断:"刘长佑,你带三百人速去增援!"

  刘长佑领命而去。西门战况更为惨烈,守军已伤亡过半。刘长佑率军杀入敌阵,浴血奋战,终于暂时稳住阵脚。

  然而战局急转直下。太平军增援不断,湘军渐渐不支。第五日黄昏,城墙一角被攻破,太平军如潮水般涌入。

  "大人!城破了!速速撤退!"刘长佑浑身是血,冲进江忠源的指挥所。

  江忠源却岿然不动:"我奉命守城,城在人在,城亡人亡。"

  "大人!"刘长佑跪地恳求,"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啊!"

  江忠源扶起刘长佑,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交给他:"这是我江家祖传之物,交予忠济。告诉他,兄长无能,未能保全庐州,但求无愧于心。"

  顿了顿,又道,"刘长佑,你是个将才,日后必成大器。带着忠济和剩余弟兄们突围出去,为我湘军留些种子!"

  刘长佑泪流满面,还想再劝,城外已传来震天的喊杀声。

  "快走!"江忠源厉声喝道,转身拔出佩刀,"众将士,随我杀敌!"

  刘长佑含泪领命,找到正在东门奋战的江忠济,强行拉着他突围。当他们冲出重围,回首望去,庐州城已陷入一片火海。

  那一夜,刘长佑和江忠济带着不足千人的残部,在荒野中默默行进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和愤怒。

  "兄长他..."江忠济声音哽咽。

  刘长佑紧紧握住那枚玉佩:"江大人临终嘱托,要我助你重振旗鼓,为湘军留种。"

  江忠济擦干眼泪,咬牙道:"此仇不报,誓不为人!"

  此后数月,刘长佑协助江忠济重整残部,招募新兵,严格训练。

  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,但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,战斗力极强。

  咸丰四年春,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南。曾国藩兄弟被围困在湘潭,形势危急。江忠济率军驰援,刘长佑为先锋。

  "刘兄,此战关系重大,务必救出曾大人!"行军途中,江忠济郑重嘱托。

  刘长佑点头:"放心,我必全力以赴。"

  战斗打响后,刘长佑率精兵直插敌阵,以少胜多,硬是杀出一条血路,救出了被围的曾国藩兄弟。

  此战过后,"精毅营"的名号开始在湘军中流传——精于战术,毅于战斗。

  然而命运弄人,就在捷报频传之际,江忠济在一次遭遇战中不幸中箭身亡。临终前,他将部队托付给刘长佑。

  "刘兄...这支队伍...交给你了..."江忠济气若游丝,"继承...兄长遗志...保家卫国..."

  刘长佑紧握江忠济的手,泪如雨下:"江兄放心,刘长佑在此立誓,必不负所托!"

  江忠济含笑而逝。刘长佑按照军中礼仪,亲自为这位挚友整理遗容,然后转身面对肃立的将士们。

  "从今日起,我等继承江氏兄弟遗志,以'精毅'为号,誓死报国!"刘长佑声音铿锵,"不怕苦、舍得死、霸得蛮,此乃我湘军之魂!"

  "不怕苦!舍得死!霸得蛮!"三千将士齐声呐喊,声震云霄。

  从此,刘长佑正式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帅。他将江忠源传授的兵法与自己的领悟相结合,治军严明,爱兵如子。

  每逢大战,必身先士卒;平日训练,与士兵同甘共苦。很快,"精毅营"成为湘军中最能征善战的一支劲旅。

  在随后的岁月里,刘长佑率领"精毅营"转战南北,屡立战功。从湖南到江西,从安徽到广西,这支继承了江氏兄弟遗志的队伍,在刘长佑的带领下,成为太平军最畏惧的对手之一。

  每当夜深人静,刘长佑总会取出那枚江忠源临终交给他的玉佩,轻轻抚摸。月光下,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,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,一个书生如何在一代名将的引领下,成长为独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