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其他小说>万历明君> 第145章 勤劳匪懈,完粹淳庞

第145章 勤劳匪懈,完粹淳庞

产火器数量以种类造价不同而有所出入。”

  “嘉靖四十二年,拨银减为一万六千两,三年一造,改为五年题准每年修造换给。”

  “隆庆三年减为八千三百两。”

  朱翊钧闻言,不由皱眉。

  按理来说,只要战事不停,军工产量只有涨的份。

  怎么产量还一直萎缩了?

  见皇帝神情有所不悦,一旁的张宏不动声色解释道:“陛下,除了兵仗局以外,军器局亦有火器制造。”

  “且军器局有兵部大使提管,营厂工部主事协管,六科给事中阅试,户部也时有划拨银两。”

  “其产出颇多,火药每年数万斤,连珠炮铅弹等二十万余枚,鸟铳一万二千杆。”

  “渐渐,兵仗局便缓产了。”

  朱翊钧闻言,这才恍然。

  说白了还是兵仗局是内廷全资的,外臣进不来,业务不透明,哪怕兵部有产量,也不想下单在兵仗局。

  产量一股脑都干内外合资的军器局去了。

  不过……这倒是正合他意!

  他本来打算让兵仗局分处一部分业务搞科研的。

  如今这样的话,正好整个局转型。

  军器局在外制造,兵仗局在内研发。

  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将此事抛出,而是伸手招来工匠——方才一会的功夫,朱翊钧让魏忠德叫的大工匠,已然是等候在旁。

  魏忠德朝几名工匠恶狠狠瞪了一眼,嘴唇翕动,似乎是让工匠把皇帝伺候好了之类。

  “且与朕……”

  说到一半,朱翊钧才想起对面是工匠,将满口之乎者也又咽了下去,改口道:“现在火器制造,最紧要的地方是什么?”

  几名工匠对视一眼。

  而后推出了一名皮肤黝黑,个子矮小的工匠出来答话:“陛下,无论铳、炮,皆药以推弹,铳以管弹,则弹出铳管之际,必铳身毫无罅漏,毫无偏曲,而药始不旁泄,弹始无阻碍也……”

  额,朕跟你说大白话,你反倒满口之乎者也是吧?

  明朝的匠籍,水平上下差距很大。

  大多是一辈子搞百工,说话简单粗俗。

  但也有少数投身学业的,譬如首辅徐有贞,乃至严嵩,都是匠籍出身。

  内监的工匠,待遇还行,素质自然也高些。

  不过倒是这名工匠话里的内容,也有些出乎朱翊钧的意料之外。

  他本以为,火器威力,多是受限于火药。

  没想到竟然是炮管子……

  只听工匠继续说道:“如今铳内多有砂眼,微有洼突。”

  这时候另一名工匠突然插话道:“是咧,经常有砂眼,那样整,俺都没法镟膛。”

  “十管能成三管就了不得哩!”

  朱翊钧闻言,突然好奇道:“炮管子用的铜还是铁?”

  最先那名工匠再度开口道:“陛下,炼铳以铜为上,铁次之,铁比铜加厚则不炸。”

  “譬如这弗朗机炮,便用精铜铸之,而造信砲、短提铳等,则是用生熟铜兼半。”

  朱翊钧点了点头。

  这就是工业体系了。

  火器不单单是火器,看的是整体工业实力。

  炼铁、炼铜、机关结构、模具、火药等等,相辅相成,互为牵制。

  这些行业难题,不是朱翊钧一拍脑袋,背个顺口溜,就能迅速进步的。

  得靠技术积累啊!

  朱翊钧心中感慨一番,又朝几名工匠问了一些关于火药、浇铸、镟膛的技术问题。

  皇帝这边与工匠打得火热。

  给一旁的中书舍人看得一愣一愣。

  犹豫着要不要事后劝诫一下皇帝,不要过于沉醉于机巧之事。

  时间缓缓流逝。

  外间的大雪,似乎下得更大了。

  时有寒风吹进厂里,众人不约而同缩了缩脖子。

  朱翊钧一面听着工匠的讲解,一面翻阅着兵仗局制火器的教科书。

  “五材并用,火德最灵,秉荧惑之精气,酌朱雀之权衡,轩辕创法以卫民生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“一君二臣,灰硫同在臣位,灰则武而硫则文,剽疾则武收殊,续猛炸则文策奇勋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朱翊钧看得直摇头。

  这本《武编》,博采士卒、军官、工匠所有武备识略,成书于嘉靖年间。

  可谓是此时火药制作技术的最高理论总结。

  但,这种所谓的最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