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其他小说>万历明君> 第123章 蒲鞭示辱,脱胎换骨

第123章 蒲鞭示辱,脱胎换骨

都在陛下肩上扛着,镇压局势这几个字,还轮不到朱希忠跟邬景和来说。”

  “无论如何,今日大理寺也要弹劾朱希忠!”

  三法司跟礼部不满,实在太正常不过。

  连诛杀亲王这种大事,都越过了有司。

  以后皇帝干脆每次就叫锦衣卫出马就是了,还要有司做什么?

  这个口子一开。

  今天杀亲王是便宜行事,明天杀个侍郎,后天杀个尚书,是不是都是便宜行事了?

  干脆给朱希忠封个九千岁,天天便宜行事算了。

  当初南直隶好歹还知道组个三法司,定罪以后槛送京师。

  怎么到了湖广就胡搞一通了?小皇帝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?

  只能说,王之诰、陈一松明着在骂朱希忠、邬景和二人,实则还是在质问皇帝。

  尤其是王之诰,他前次南直隶风波,害得自家儿子被按律流了二千里,多少对皇帝有所不满。

  怎么,那时候让我国法为重,现在换你的人,就要死保了?

  王之诰再度附和陈一松:“我这就禀明陛下,奏请召朱希忠回京,诘责湖广之事!”

  “锦衣卫横行跋扈,简直有失体统!”

  兵部工部一如既往站在一旁看戏。

  倒是几名言官,出言附议,都认为朱希忠有僭越之嫌,理当召回诘责。

  理当问明缘由后,行削爵罚俸之事。

  何永庆明白不是冲着自己来的,只是出气筒罢了,也懒得在乎这些人的语气。

  他忍着委屈,好歹将事情始末说完整:“此外,邬驸马还临机决断,处置了各大王府。”

  “收归了各藩宗产,交予内廷、礼部宗人府、户部、王府属官分治。”

  “同时,将各藩各府禄银,改为定额。”

  “并开放各藩商禁……”

  何永庆长话短说,又将奏疏传阅各位同僚:“具体事宜,陈列在奏疏最末。”

  这话一出口,不知多少人勃然变色。

  “邬景和实在放肆!”

  “他还指使起六部和内廷了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身份。”

  诛心之语,层见迭出。

  死个亲王,不过是饭后谈资,大家笑一笑也就过去了。

  但要是有人想开放宗室商禁,那大家就动真怒了——这不是来抢饭吃!?

  做生意凭的是什么?

  不是看后台看关系,难道还是所谓的能工巧匠跟营商水平?

  官绅官绅,欺负普通商人跟老百姓,自然是自然是无往不利。

  你这内廷、户部带着各大王府出来经商,那大家到时候生意上遇到了,难不成还得各凭本事?

  那怎么行!

  工部右侍郎刘光济,本是下个月就要致仕,归乡享受官绅生活的人,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说一句:“元辅,阁老,诸位同僚。”

  “宗室乃是太祖血脉,藩禁乃是祖宗成法。”

  “如今朱希忠、邬景和二人,无法无天!”

  “不由三法司过目、不得陛下朱批,不祈告太庙,便擅杀帝孙皇子;逼死郡王,妄罪各藩,收归宗产,损害陛下皇室亲谊;甚至还大言不惭,支使内廷、六部,私自毁费祖宗成法。”

  “此二人,陛下若不召回,无以安宗室!三法司若不诘责,无以明国法!内阁若不拨乱反正,无以正视听!”

  这话一出,大理寺卿陈一松、刑部尚书王之诰、吏科都给事中刘不息等,纷纷附和。

  众人看向班首的三位阁臣,却见三人都老神在在,并不言语。

  这时,户部尚书王国光横插一脚,淡淡道:“刘侍郎不要危言耸听嘛。”

  “咱们一件一件来。”

  “刘侍郎先前告病在家或许不知,这划定罪藩,收归罪藩宗产之事,此前廷议已经有定论了,刘侍郎不要动不动就什么损害皇室亲谊。”

  “而开放宗室商禁这事,也扯不到什么祖宗成法。太祖皇帝时,可没有这个祖宗成法。”

  “这时候刘侍郎怎么不说,此举有助于替陛下彰显皇室亲谊?”

  “此举既替中枢省了税负,又为绝大多的宗室谋了一条上进之路,甚至诸位难以宣之于口的,唯恐宗室作乱,也并未触及到。”

  “不能仕宦、不蓄甲兵,我还未听过单单是经商,就能作乱的。”

  “总而言之,我户部觉得甚妙。”

  这话说完,不少人纷纷心底啐了一口王国光。

  这事是内帑跟户部搭伙干的,钱进伱们的库,你当然觉得甚妙!

  届时你从里面捞一点,就够花了。

  那我们这些被抢了生意的同僚怎么办!?

  此时,礼部右侍郎诸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