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其他小说>万历明君> 第48章 截镫留鞭,如日中天

第48章 截镫留鞭,如日中天

在宫中,已经有些味道了,如今尽快议定,也好全了仪注,快些入葬。

  当然,这只是看得过去的理由,张居正和他还是想来看看陈太后有没有缺胳膊少腿。

  另外两人见大家都来,也不好落下,便一起来了。

  朱翊钧点了点头:“吕卿不妨稍后呈与我母后,她们的意思,就是朕的意思。”

  做皇帝也要学会摸鱼。

  这种没什么用又耗费精力的事,便扔给两宫最好。

  朱翊钧又看向高仪:“先生风寒可曾好些?”

  恩,高仪休假跑去什么水涧游玩,取了个沧浪之涧的名头,下水濯足,结果给自己整病了。

  有点像一蓑烟雨任平生,而后发高烧的某人了。

  高仪忙起身回道:“还要谢陛下的恩,太医开的药甚好,昨日就愈得差不多了。”

  他一面回话,一面抬头打量这位弟子。

  这才离开几日,朝中就局势大变。

  虽说大家都默契地跟自己云遮雾绕,但好歹沉浮多年。

  回来第一日,接到那道次辅的封赏,他立马就看出了门道。

  再通过高拱三缄其口,陛下支支吾吾的样子。

  结合冯保莫名身死,高拱却被封勋极。

  高仪很快便得出了答案。

  显然是元辅行事太过激烈,不仅要罢免司礼监,还用非常手段打杀了冯保。

  结果却引得两宫猜忌,要罢免高拱。

  陛下不得已,只能极尽封赏,作出补偿。

  哎,听说这弟子还跟吕调阳暗示,要再起凌烟阁,全了众臣的身后名。

  果然是言出必践。

  众人一一被皇帝聊过,寒暄了一阵。

  最后才到高拱。

  朱翊钧奇道:“定安伯又是所为何来?”

  几日不朝,本应该休息得不错,可今日入对,却肉眼可见地面容衰老了不少。

  朱翊钧暗自感慨,简直像极了他的前同事,进秦城不过一天,就已经形销骨立。

  高拱叹了口气,回道:“老臣近日实感不支,特来向陛下致仕。”

  朱翊钧起身,缓缓走到跟前。

  情真意挚道:“定安伯果真要弃我而去?”

  高拱摇摇头:“臣在庙堂之高,可以忧民,在江湖之远,亦可忧民。”

  朱翊钧力挽不能。

  便在这时,张宏绕了进来,在朱翊钧耳旁说了两句。

  朱翊钧起身道:“是母后来了,朕先去迎一下。”

  说罢,便往殿外走。

  几位辅臣哪里还能老神在在坐着,也一并跟了出来。

  见到陈太后由远走进,朱翊钧明显能看到高拱、张居正、吕调阳齐齐松了口气。

  朱翊钧摇头失笑。

  忙上前搀扶住陈太后:“母后,是定安伯以疾致仕,要与您辞别。”

  说着就点了点头,暗示延庆公主启蒙的事,他会放在心上。

  陈太后满意地嗯了一声。

  这才面朝几位辅臣,回了一礼。

  而后看向高拱:“陈先生前年刚走,不意如今高师也要致仕。”

  陈太后口中的陈先生指的是陈以勤。

  若说当初最替裕王府遮风挡雨的,首推陈、高二人。

  高拱喟然一叹:“春秋有时,老臣已经不当时了。”

  二人相顾无言。

  朱翊钧见状,招来张宏:“去,到内帑为朕取五十两例银,朕要亲自为定安伯准备盘缠。”

  张宏应声而去。

  陈太后看向皇帝:“陛下,可否让陈名言替本宫送一送定安伯?”

  高拱也是个穷鬼,别看一身尊荣,但山高水长,遇到什么匪盗,也就一刀的事。

  护送和轻驰自然有区别。

  朱翊钧点了点头:“这是自然,朕稍后就遣人去知会。”

  陈太后不说他也要这样做。

  高拱这一身名头要去南直隶,不知道多少人坐立难安。

  不护送,说不得路上就病故了。

  几人又寒暄了一阵,见天时快午膳了,陈太后便离去了。

  朱翊钧邀众辅臣午膳,纷纷推辞。

  高拱也告辞离去,只说收拾一番便要赶赴松江府。

  朱翊钧便执意要亲自送到皇城外。

  随后,皇帝与首辅,执礼相送,一路沿着紫禁城中轴线,相送到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