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九章

  王熙凤回到林府时差不多已是晚饭时分。

  贾敏说贾琏跟林如海没有出去,都在书房议事,不如晚饭便一起吃。

  王熙凤无有不应,换了衣裳去贾敏院子里,说了说今儿个的成果,享受贾敏对她的夸奖跟表扬,跟两个妹妹闹了会,又吃了两块点心。

  贾琏跟林如海便进了屋。

  贾琏边走还在边说话:

  “姑丈,汪福说,这外面的人查的差不多,这两天就要回来了。”

  “他们也在外面待了有两三个月了吧。”

  林如海也在等这些人回来。

  汪福那边说,撒出去的人,三个人为一小组,轻易不会召唤他们,便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去了哪里,只有查得差不多了,一组人才会结伴一起回来。

  想不到居然会这么久。

  贾琏也没什么认识,只揣测一句:

  “有些地方,兴许没那么容易进去。”

  “嗯,也是。”

  林如海颔首同意。

  一家子人见礼后便团团坐下吃饭。

  一夜无话。

  ~~~

  淮北盐场。

  天上还挂着残月,赵大柱就着月光起了床,轻手轻脚地挪开草席,生怕吵醒身旁发了一夜低烧刚刚才睡着的小女儿荷姐儿。

  荷姐儿才八岁,却已在盐场干了两年活,昨日淋了雨,夜里就烧了起来。

  赵大柱的婆娘孙氏佝偻着腰正往灶里塞柴禾,火星子溅在手背上,烫出几个焦黑的点子。孙氏眉头都没皱一下,她的手上早没一块好皮了。

  灶上是一锅水,水一烧开,隐约见几颗米粒翻上来。

  “当家的,能吃了。“

  赵大柱三口两口喝完,抹了抹嘴说:

  “我得早点去晒场。“

  孙氏压低了声音:

  “管事昨日说了,若再交不足额,就要扣咱们的粮食。”

  “我省得。“

  赵大柱打断妻子,孙氏便不再说话。

  出了低矮的茅草屋,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,赵大柱赤脚走在泥泞的盐田小道上,脚底的老茧早已不怕碎石硌脚。

  远处,灰蒙蒙的天际线渐渐泛白,盐田里零星晃动着身影。

  昨天下雨了,收成不好,大伙儿都早点起来多干些活。

  “大柱哥!”

  隔壁屋子的李四小跑着追上来,

  不远处的盐垛后,两个盐课司的差役正提着灯笼巡视。

  待差役走远,赵大柱才长出一口气,带着李四一起往盐田走。

  到了自家盐田,赵大柱细细的看了一遍卤池里的卤水。

  前几日的大雨冲淡了不少卤水,这两天断断续续的小雨,又让成色差了许多。他叹了口气,拿起木锨开始翻晒盐板上的结晶。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粗布短衫,在背上洇出一片深色痕迹。

  日上三竿。

  盐场吴管事腆着大肚子一步三晃得晃了过来。

  “赵大柱!这盐色怎么这么差?”

  他用手里的棍子敲打着盐板边。

  赵大柱连忙弯腰赔笑:

  “爷明鉴,前几日雨水多,卤水淡了。“

  “放屁!我看你是把好盐藏起来想卖私盐吧?”

  赵大柱急得额头冒汗,分辨道:

  “不敢,小的哪里敢,小的全家就指着这点盐钱过活。“

  “少废话!“吴管事从袖中掏出一本账簿,“这个月你已是欠了三担盐,再交不上,你也知道是什么下场!“

  赵大柱双膝一软跪下磕头:

  “求爷开恩!小女病着,家里实在艰难。“

  “病着?”吴管事眯起三角眼,脸上的两块肉挤在一起,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容,“在这盐场白吃饭?“

  赵大柱浑身发抖,拳头在身侧攥紧又松开:

  “爷,明日小的一定把盐补齐。“

  吴管事冷哼一声,一脚把人踹开,走向下一户。

  离得不远的李四赶紧过来把他扶起,凑着耳边道:

  “大柱哥,我那儿还有些存盐。”

  “你的盐也不是风刮来的。我再想想办法。“

  赵大柱摇头拒绝,正午的太阳毒辣似火,他只觉浑身发冷。

  远处盐课司高耸的围墙,那里囤积着足够全城人吃三年的官盐,而他们这些日夜劳作的灶户,却连给女儿抓药的钱都凑不出来。

  他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