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章

  训完所有人,王嬷嬷又重新面对王熙凤,一脸的恨铁不成钢:

  “怎么就出门也不带上一二家中老人,都是经过事的,也能提点的着些,现在满屋子全是年轻人,再周到也不会感同身受。”

  王熙凤看王嬷嬷大发雌威,略心虚,倒是把心中的气焰收了一收。

  她一个当神仙的,哪里生过孩子。

  她只养过绛珠草这种只需要浇浇水样式的。

  哪怕有上辈子的记忆,生孩子这种事她也记不得那么详细。

  毕竟孩子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缘分仅此一次,短短数十年也就各走各路了。

  再说,她自觉身体不错,有石头傍身,灵气护体,这孩子只要投了来,便能顺利生下,没什么危险可言,才把一干嬷嬷留在京城。

  她都七老八老了,哪里能由这些岁数才没她零头的人在她跟前指手画脚。

  于是王熙凤虚心认错以后给自己狡辩了一句:

  “嬷嬷,我错了,不过不是没带老人,等会就有了!是大老爷给的。”

  王嬷嬷一惊,忙问:

  “大爷的人?”

  王熙凤一看王嬷嬷的样子便知道这是个知情的。

  再一想,这位是当年老太太的丫鬟,知道许多事情也不出奇,便问:

  “嬷嬷也知道?现从平安洲调回来的,我们这次来,老爷说,一定要护小姑姑周全,便给了我们安排了人,半路上船了一部分,有些已经在城中了,等安排妥当,嬷嬷便能见到了。”

  闻言王嬷嬷眼眶又湿润一次,擦着眼角叹息:

  “大爷那么好的人,爱护妹妹,孝敬母亲,却只能虚度光阴。”

  王嬷嬷这话,语气百转千回,王熙凤登时来了精神。

  拉着王嬷嬷挨自己坐下,开始刨根问底。

  从王嬷嬷嘴里说出来的贾赦,简直是完美的化身,什么英俊潇洒,风流不羁,身手不凡的形容词通通用上。

  追溯到小时调皮捣蛋,被国公爷吊在树上打,老太太跟国公爷冷战了一年。

  贾赦

  贾敏但凡出去出门,都是贾赦出门护送,骑着高头大马的国公府嫡长子,未来的将军,迷倒万千少女,贾敏许多闺中密友一看贾赦就红脸。

  风头一时无俩。

  贾赦当年也有意中人,便是王熙凤的大姑妈。

  四大家族那会一向亲近,大家也有共识会结秦晋之好。

  当初要不是太子横插一腿,贾王两家的联姻应该是贾赦跟王素娴。

  王素娴进了东宫,贾赦便在贾母的安排下求娶甄家女。

  贾琏听了几耳朵,被亲爹的光辉形象彻底颠覆了认知,正呲牙咧嘴的时候,外面的人便来报说老爷已经回府,请琏二爷过去一见。

  王熙凤取了怀表一看,还有一个时辰到晚饭时间,倒也正好。

  让暖香给贾琏整理了仪容便放贾琏去了。

  王嬷嬷静静地看着,这个暖香怕就是王熙凤孕期要安排给贾琏用的丫头,心里默默的对王熙凤多几分看重。

  两个人继续说贾赦那些往事之时。

  贾琏则已经被领到了外院书房中林如海的面前,待看清书桌后的林如海,竟是鼻头又酸了一遍。

  不是他少见多怪,而是林如海瘦得可怕,脸上没肉,还不到四十岁,就已是两鬓斑白,可见实在太劳心劳力。

  他爹那般折腾,屋里的女人多如牛毛,年纪也比林如海大,看起来都没林如海苍老。

  行礼磕头过后,贾琏忍不住脱口而出:

  “姑丈怎么也这么瘦,竟是比小姑姑还瘦,这都成骨头架子了!这可怎么行!林姐儿还这般小!你们两个却这般憔悴!”

  林如海不妨贾琏说这么一句,一时便笑了起来。

  书房的气氛温馨许多。

  贾琏初见林如海的那点忐忑也慢慢的就没了。

  林如海问什么,他便老老实实的回答。

  聊到最后,林如海才说起了为何他们俩都这般清瘦的原因。

  他上任以来,一直住在御史府后面,贾敏带着女儿过来时,也没有大张旗鼓,只带了姑苏原来的仆妇二十几个。

  到了这边,仆妇中因水土不服倒下了好几个,玉姐儿时常生病,姑苏老家那边也没有人可以替补过来,贾敏便在扬州本地采买了几个。

  初时还好,都是安安分分的。

  可后来他捅了马蜂窝,抓了那许多盐商以后。

  有个买回来伺候玉姐儿的丫头,竟然给玉姐儿下了药,让玉姐儿睡一整个晚上不起夜,她好摸去林如海书房翻找卷宗。

  后来又有那十几岁的丫头,自荐枕席。

  林如海有一次出门,马车失控,差点就死了。

  实在防不胜防。

  贾敏只能把买回来的人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