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这也是门生意

  在现代战争的近距离交锋中,机枪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威慑力与掌控力主导战场。

  此刻,任何AK系列武器在此面前都显得逊色。

  机枪,才是真正的火力压制者,是生死较量中的终极裁决者。

  最前端的摩托车转瞬之间被横扫落地,几辆车瞬间相撞,堆积成一团,紧接着被紧随其后的越野车狠狠撞击。

  皮卡之上,祁同伟的点射似死神的笔触,精确地终结了驾驶员的生命,致使这些皮卡接连失控碰撞,本就狭窄的双向车道很快被残骸覆盖。

  “下车!迅速下车!”惊恐的呼喊此起彼伏,然而后方车队因刹车不及,直接冲入前方的混乱之中。

  皮卡上的武装分子发出凄厉的叫声,这不仅是碰撞带来的痛楚,更源自那宛如魔鬼低语般的机枪声引发的恐惧。

  “反击!立即反击!”慌乱中的武装分子急忙以车辆作掩护,但刚刚探出头的武装分子立刻倒下。

  聪慧者开始采用非正规射击方式,仅将枪身举起越过掩体,朝着大概的方向胡乱扫射。

  尽管命中率极低,但在战局中却屡见不鲜。

  双方往往就这样盲目交火,依靠气势彼此压制。

  然而,这次武装分子的盲目射击毫无成效。

  他们的子弹像流星般划破夜空,却没能触及目标。

  而祁同伟的机枪声犹如精准的死亡旋律,每颗子弹都未虚发。

  它们或从掩体边缘掠过,或利用掩体的空隙,击中武装分子的手脚或躯干。

  这场战斗再一次彰显了战场上的残酷——生命与杀戮之间的无情交换,以及精准射击的关键性。

  一时间,空气中绽放出朵朵血花。

  不多时,中弹的武装分子纷纷倒地,痛苦呻吟。

  外军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:一旦某个单位的伤亡率达到三成,就必须立刻撤退休整。

  因为一旦突破这个界限,战斗力会大幅衰退。

  若再停留,只能走向全面溃败。

  而这些所谓的武装分子,根本不能算作正规部队,只是乌合之众。

  因此,在还未达到三成伤亡率时,他们已被打得抬不起头,全线崩溃。

  加上周围不断有同伴中弹倒下,祁同伟的机枪更似连队齐射,火力全开。

  不到十分钟,这些武装分子便四散而逃。

  眼见对手再无力抵抗,祁同伟收起机枪,扔到车后,回到驾驶座。

  只见郑智尧僵立当场,目瞪口呆。

  祁同伟疑惑地问:“你怎么了?不舒服吗?”

  郑智尧这才回过神来,吞了口唾沫,震惊地问:“祁队,你……到底是什么人?”

  祁同伟轻笑一声,摇摇头道:“我不过是一名法学系的学生罢了。”

  法学系的学生?!

  天!

  如今的学生竟然这般勇猛!

  身为边防连连长的郑智尧,从未见过如此沉稳的机枪操作和精准的射击技巧。

  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战斗能力,都令人赞叹不已。

  尤其是那份射击精度,究竟要经历多少实战才能练就!祁同伟,确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存在!

  越野车再度驶入夜幕深处,先前的顾虑已然消散,祁同伟直面前方密集的防线游刃有余。

  他有时瞅准时机,趁敌方未能布下牢靠的拦截,迅速冲破;有时则将枪支架在左侧后视镜旁,一边扫射一边前行;还有时横着车辆,与对手正面交火,直到敌人溃败逃散,他才继续启程。

  这一路从深夜鏖战至清晨曙光初现。

  在祁同伟身后,不知道倒下了多少亡魂,洒落了多少鲜血。

  后视镜里映出的尽是遍地的金属碎片和燃烧的汽车残骸。

  针对那些参与阻碍的武装分子及犯罪组织,祁同伟满是不解。

  在他眼里,这些人皆因贪图金钱铤而走险。

  掸钦北的犯罪团体对本地掸钦人的压迫严重,那些运送走私品的劳工,每趟辛苦工作所得不过几十元。

  这些犯罪组织的日子也并不轻松,尽管手中握有武器,看似气势汹汹,实则收入寥寥,除了食宿无忧,一年下来所获无几。

  于是,祁同伟低声呢喃,满腹疑虑:“每月几百块,何必如此拼命。”

  郑智尧闻言未发一言。

  祁同伟略眯双眼,示意郑智尧看向前方。

  “你看,那是什么。”

  郑智尧顺着前方挡风玻璃的缝隙眺望,连绵起伏的群山间,山顶处似乎有一面红旗迎风招展。

  八年前,郑智尧毅然决然地离开国界。

  在那次缉毐任务中,他亲眼看着最亲密的战友在毐贩的围剿下英勇就义。

  自那时起,他便明白,自己今生注定与这条国境线无法分离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