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-80

,贺夫子出远门,身边带的人不多,夫妻俩没带厨子。沈大海知道后,让自家的厨子给二人也准备饭菜,他们都来自淮安府,口味差不多。

  贺夫子一开始还拒绝,到京城用了三个厨子都不合口味后,便依了沈大海。

  这日,裴清策先去找了贺夫子,沈宝惜闲着无事,拎了食盒过去……她有想做生意,京城的外地客商也多,只是许多原料不齐,得从外地运来。

  沈宝惜到时,刚好看到贺夫人在院子里煮茶。

  贺夫人看沈宝惜,就像是看自家晚辈,笑眯眯道:“都在书房说话,你去吧。”

  沈宝惜拿着食盒到门口,就听到贺夫子的声音:“你的文章火候是够了,但科举之事,越往上考就越难。这到了京城,你若是想顺利踏入仕途,还是得有个领路人。”

  贺夫子叹口气:“近几次的殿试一甲,不光文章写得好,还有皇上信任的臣子举荐,二者缺一不可。”

  言下之意,光会写文章,即便能中,也绝对不会是前排。

  “什么寒门贵子,不存在的。”贺夫子直言,“出身普通的进士想要出头,必须得有贵人扶持,否则,就是挤进去了,也只能看着身边的人越爬越高。清策啊,世道如此,你得认!”

  裴清策刚要开口,察觉到门口有影子:“谁?”

  沈宝惜敲敲门:“是我!”

  裴清策急忙去开门:“惜儿?”他看见了她手里的食盒,伸手接过,“外头冷,快进来。”

  沈宝惜缓步踏入。

  接下来,贺夫子开始说古,说的都是些名人传记,还全都是那种出身不好后来身居高位的,意在激励裴清策。

  裴清策和沈宝惜一起往回走时,沈宝惜低声到:“我知道赵尚书的人来找你的事。”

  赵氏的

  父亲多年前就是户部尚书,如今还是尚书,但身兼多职,是皇上的肱股之臣,不说一手遮天,绝对算得上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之一。

  人家先抛出了橄榄枝,裴清策若是不接着,那是不识好歹。但裴清策为了母亲,并不打算接受赵尚书的扶持。

  有舍才有得。

  当年赵尚书扶持顾胜,顾胜得了名利和权势,可从此以后就成了赵尚书的人。这么多年了,顾胜但凡一回京,都知道他是赵尚书一系。

  裴清策摇头:“我不考虑。无欲就无求,大不了落到尾巴上,只要能榜上有名,到时咱们不留在京城,找个山清水秀的小县,京城是繁华,但小县也有小地方的好处。你不嫌弃我就行。”

  “怎会?”沈宝惜笑了,“你已经很厉害了。”

  她是真的这么想。

  谢承志年纪轻轻走到今日,是因为他有一些别人看不见的积累,蒋三公子和吴家兄弟那是家族底蕴深,只有裴清策是真正靠自己。

  裴清策被她夸得耳朵通红:“比我厉害的人多多了。”

  “但我嫁给了你啊。”沈宝惜微微仰着下巴,“许多人都说我眼光好。你觉得呢?”

  裴清策煞有介事点头:“眼光是不错!”

  二人对视,都愉悦地笑出声来。

  *

  转眼就要过年,沈大海的动作很快,真的在南门外买下了一个庄子。

  这庄子上有一半的地方用来种各种瓜果蔬菜,另一半就是雅致的院落和赏景的园子。

  这种庄子一般有价无市,一出来就会被人抢走。沈大海是运气好,刚好有人要卖庄子,又刚好他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镇住了中人。

  因此,庄子一到中人手中,中人就想到了他。

  “年前搬家,我们去庄子上过年吧。”沈大海提议,“到时候带上贺夫子一起。”

  第73章 苗头贺夫子年纪大了,自然也……

  贺夫子年纪大了,自然也希望住得宽敞点。得了沈大海的提议,立刻就答应了下来。

  那是自家买下的庄子,沈大海找人看了日子,得知翌日宜搬家,于是,回来后就让人收拾行李。

  搬家得快!

  把贺夫子抢到家里,回头女婿请教学问就不用跑远了。不然,住在庄子上,回城一趟得花费一天时间。

  城里有许多有名的大儒,举子们是拿着文章到处求问。

  贺夫子在淮安府名声很大,可到了京城,他只是一个外地人,有点名声也仅限于淮安府的学子之中流传,他来京城的日子不久,又没去红山书院做夫子,请教他的人不多。

  但淮安府几位学子还是常常来找他,很快,众人就发现贺夫子搬家了。

  一问才知,搬去了郊外的庄子上过年。至于归期,过完年可能会回,也可能不回。

  沈大海买的那个庄子在红山书院的山脚,里面有好多个小院子。他特意给贺夫子留了一个,日后贺夫子在红山书院教书,也可以回来住。

  庄子上地方宽敞,临近过年,裴清策也不如先前那么紧绷了,特意抽出时间带着沈宝惜出门看雪。

  下雪了,远处白雪皑皑,景致真的很好。

  胡欢喜夫妻俩厚着脸皮凑上来一起过年,主要也是方便吴明行请教学问。

  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