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他们看不惯韩涵,现在看不惯方星河,本质上只是抵触一切想要改朝换代的新生力量。
同样一本《苍夜雪》,在日本归类为现实文学,在国内却是新青春文学,为什么?
不是因为日本没有守旧力量,而是因为方星河动不了日本守旧文人的蛋糕,大可以随便夸,以此展示心胸宽广,用外来的和尚唱自己的戏。
可在国内文坛,方星河崛起了,他们往哪儿站?那是真会影响自身地位的。
另外一批没权没地位,混得狗屁不是的中年人,甚至比利益受损方更加看不惯方星河的行事作风。
我们年轻的时候稍微飘了一点就被欺负挨收拾,蹉跎半生郁郁不得志,你这么跳却混得这么好,凭什么?!
他们大谈特谈教育公平,本质上却并不在乎狗屁的公平,只向看到方星河倒霉。
“狂什么啊?遭殃了吧?”
这句话是他们的立场,没道理,强情绪,永远不会被任何解释说服。
韩涵:“教育公平?咱们国家有过那玩意吗?方星河没犯什么大错,他只是行使了每一个上位者在咱们国家都天然具有的权力,批评他没有意义,该批评的是体制和风气。”
愤青韩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这不是他第一次讽刺什么,但这是他第一次对“与自己无关的社会公开事物”发言。
方星河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难防系的力量,但是很显然,他已经做好准备。
烈炎山:“教育公平的话题我们聊过太多次,在非常遥远的未来,我们仍将继续讨论下去,因为这在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,德国的严谨式公平,日本的羞耻式公平,美国的民主式公平,每一种公平都很好,可惜我们选择的是圣裁取士,重要的不是公平,重要的是,你是不是一个士……”
仍然是公知一贯的歪曲概念式煽动情绪套路,万年不变,但很管用——最起码在当前时代太管用了。
方星河看了之后都想给他们鼓鼓掌,真的,咱可以骂他们坏,但是真不能说他们菜。
在这样狂暴的舆论大潮中,方星河号小船仿佛随时会倾覆。
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,以他的基本盘,区区一次黑潮,死不了。
可是,学校、县里、省里、朋友、伙伴,方方面面都在承受着不必要的压力,他不得不站出来,做该做的事。
于是,他专门挑了个好日子,接受了吉视新闻的采访。
在这件事情上,以王查理为首的经纪团队第一次和他出现了不同意见。
“你现在站出来回应没有任何意义,这是一个完全掰扯不清的话题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方星河眼神悠悠,“但是这份压力,只能我扛。”
众皆默然。
采访“顺利”进行,并于2月26日,在本省晚间新闻播出。
记者小心翼翼的聊起教育公平问题,本意是想给他创造一个辩解的机会,结果方星河轻描淡写的笑了笑。
“初试只决定考生能不能进复试,跟后面的录取一点关系都没有,但是,假如学校有强烈的意愿录取一个考生,那么所谓的考卷也就没有意义了。
至于所谓的教育公平……
我可以明确的讲,艺考这玩意从来都没有过公平。”
回答石破天惊,叫人目瞪口呆。
方星河仿佛根本意识不到这话将会激起多大的波涛,表情沉静。
他的道理是对的,不止是表演系有很多靠脸横趟的例子,就连导演也有很多“保送生”,比如三杰之一的郭帆,也是因为拍摄经验和独特视角而被王红卫相中并看重,跨专业考上研究生。
类似的例子,不胜枚举。
可观众想要的是这个吗?
广大国人只想看到方星河道歉!
结果他非但不愿意道歉,甚至还在本就高涨的火焰上又浇了一勺油。
“全世界的艺术行业都一样,标准化就意味着只取能够量化的中间区域,这能保证公平,代价是舍弃上限,制造出一群庸碌之辈。
非标准化的自由取材,就意味着一定会伴随巨大的可操作空间,产生种种难以服众的模糊。
那么,在我们的影视行业,或者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文化领域,取材标准究竟应该怎么确定?
到底是最大化的保证公平,亦或是给天赋更高的权重?
当大众的艺术水平和审美素养不足以监督取材结论时,所谓的公平是否还具备实际意义?
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,为此争吵,也不是坏事。”
方星河深刻的思考是那样引人入胜,记者完全听懂了其中逻辑,忍不住追问:“所以你的意见是?”
方星河轻轻一笑:“我是这种自由裁量权的受益者,所以我的意见并不重要,大部分人并不需要我的道理和逻辑,我也不准备同他们讲道理和逻辑……”
在记者愕然的眼神中,方星河微微挑起眉梢,悍然宣告:
“我只是想告诉你们,北电这一届考生没有任何人配排在我前面,所以不管学校出于什么理由给我加分,我都不认为这破坏了公平,正相反,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照顾。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