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读小说网>书库>都市青春>择日走红> 第621章 青春少年事业红(八千字更新!)

第621章 青春少年事业红(八千字更新!)

emsp;“她没有接《假死都不行》的单,但回头就跟我约了一篇‘导演手札’的专栏稿,说发到《跳起来》的七月刊上。”刘毕戈笑,“这也是变相在给我做宣传,我知道。”-

  在人情世故这方面,陆严河觉得,他身边的人都比他会多了。

  《跳起来》一期杂志的销量,包括电子版在内,大约在三十五万左右。

  更不用说,每一期《跳起来》的内容,都会根据不同子渠道、旗下自媒体的需求,做多种方面的推广和再发布。

  这不是那种硬广似的推销,而是比软文更软文的“植入”。

  一部电影,两千万的票房,只需要五十万人次的购票。

  《跳起来》给刘毕戈这一次“导演手札”的专栏,紧急加塞七月刊,价值几何,懂行的人,心里有数。

  如果说以前的电影市场是市场本身不大,上映期间的影片,彼此之间都是竞争者。现在的电影市场,最大的问题是观众不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了。

  这是一个“话题性”三个字变得前所未有重要的时代。

  现在讨论电影的人,变少了。

  陈思琦的这个做法,倒是给了陆严河一个启发。

  做投资,支持年轻电影人,这固然重要。把电影人的力量集合起来,聚沙成塔,唤起观众们对电影的关注、讨论,这同样重要。

  观众嫌弃电影难看,觉得甚至不如现在的很多网剧有意思,电影方因为投资大、风险大,不敢打创意牌,畏手畏脚,也委屈。

  能不能把一切都摊开,放到桌面上去展开聊?

  陆严河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。

  不是靠着他穿越者的“金手指”带来的想法,而是他自己这些年来,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和疑惑凝练之下,突然冒出来的想法——

  都在说,做对谈,做导演对谈,演员对谈,等等。

  这些都是行业内的对谈,那电影人和观众的对谈呢?

  把观众那些犀利的质疑、问题,抛到电影人的面前,OK,你想怎么回应?

  陆严河第一时间把这个想法发给了陈思琦。

  陈思琦:你想用这个办法来做《情书》的宣传?

  陆严河:不,《情书》和《假死都不行》不用,这都是在上映前备受市场看好的电影,用不着这一招,但是那些前期宣传声量怎么都做不起来的电影,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挑衅式的提问和回答,来得到关注度?既然在这个网络时代,好像只有话题对立能够引发大规模的讨论,那把它用到不被市场和观众看好、但是经过我们判断又有一定可看性的电影上呢?

  陈思琦:我明白了,这个有意思,我让他们去琢磨一下,以后找合适的项目试验一下。

  陆严河:好。

  他本来还想问,既然你都跟刘毕戈约七月刊的导演手札了,为什么你不跟我约八月刊的导演手札?

  七夕档就在八月份啊。

  《情书》在七夕档上映啊。

  犹豫了两秒,陆严河还是没有问。

  他觉得没有必要问。

  陈思琦在这方面是绝对不会遗漏他的。

  陈思琦一定有她自己的安排。-

  “八月刊不能让严河要做导演手札。”陈思琦回了陆严河的消息以后,抬起头,她在开会,正在跟琳玉他们沟通八月刊的内容,“严河本来就是《跳起来》的主编,只是后面他的名字不挂在杂志封面上了,但是,每一期的版权页上,他的名字都依然在主编那一栏。王婆卖瓜之嫌容易遭人话柄,我想要让章若之来以一个高中生的口吻,写自己主演《情书》的故事。”

  琳玉、白雨和周木恺三人互相看了一眼。

  “这个也可以。”琳玉点头,“但是,章若之的文字功底怎么样?她能写吗?”

  “她的高考估分在650分往上,又是文科学生,问题不大的。”陈思琦说,“这对《跳起来》而言,也更有帮助,《跳起来》跟严河的关系,大家都知道了,可对于一部电影的女主角,一个从来不被人知道、横空出世的女主角,大家是更好奇、更觉得新鲜的,《跳起来》的这个专栏,是独家,可以把看了电影对她产生好感和兴趣的人,都吸引过来,购买这一期杂志。”

  琳玉点头。

  白雨说:“但是,根据我们的读者调查,其实有很多读者都在反映,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严河写的专栏了,很多读者都在呼吁严河继续写专栏。”

  陈思琦想了想,说:“专栏是专栏的事情,琳玉,你去跟严河约一下专栏吧,看看他有没有时间,有没有想写的,严河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专栏了。”

  琳玉点头。

  开完杂志的会,琳玉他们几个人出去,马上有另一拨人进来,开《你好吗?我很好》这个节目的会。

  辛子杏也来了。

  “子杏姐!”陈思琦开心地站起来,去跟辛子杏拥抱,亲热地寒暄,“之前休息得怎么样?”

  “《演员的诞生》做完以后,我整个人都不好了,去度了个假,舒坦多了,你也要找机会让自己去度假,别一直忙,人不是机器。”辛子杏说,“我给你带了一箱咖啡豆过来,是我自己在巴西那边带回来的。”

  陈思琦:“谢谢子杏姐,有你真好。”

  她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