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-130

责?”

  使者无奈,只得回禀吕雉。

  吕雉站在殿内,案上有一奏折,那是从赵国送来的奏报——赵王刘如意勤习兵法,周昌辅佐有方,赵国仓廪充实,民心安定。

  她的目光渐冷。

  “如意……戚姬……”

  这两个名字像毒蛇般缠绕在她心头多年,当年刘邦宠爱戚姬,差点废了刘盈,改立刘如意为太子。若非周昌在朝堂上以死相谏,甚至不惜触怒刘邦,直言“臣期期不以为可”,太子之位早已易主。

  周昌对她有大恩。

  可如今,他却成了她最大的阻碍。

  邯郸,赵王宫内。

  十岁的刘如意正在习剑,周昌站在一旁,眉头紧锁。自刘邦驾崩后,他日夜警惕,生怕吕后对赵王不利。

  “相国,您为何总是忧心忡忡?”刘如意收剑,天真地问道。

  周昌勉强一笑,“大王年幼,臣只是担心国事。”

  他望向长安方向,心中暗叹,“先帝托付我保护赵王,可太后……岂会善罢甘休?”

  数日后,第二道诏令下达:“周昌辅佐赵王有功,特召入长安,加封御史大夫。”

  这一道调令,若周昌抗旨,便是大不敬;若他离赵,刘如意便再无屏障。

  邯郸城内,周昌攥着诏书,手指微微发抖。

  “太后这是要,要逼我离开赵王。”

  他沉默良久,最终长叹一声,对刘如意深深一拜,“大王,臣,臣不得不去长安了。”

  刘如意不解,“相国为何要走?”

  周昌苦笑,“臣若不去,便是抗旨,恐连累赵国。”

  他紧紧握住刘如意的手,“大王切记,无论长安来何诏令,绝不可独自入长安!”

  周昌入宫述职,跪拜行礼。吕雉端坐于上,缓缓开口,“周相国,赵地治理有方,朕心甚慰。只是如意年幼,久居藩国,朕甚思念,不如让他回长安小住?”

  周昌面色一沉,立刻叩首道,“陛下,先帝临终前嘱托臣辅佐赵王,臣不敢懈怠。赵王年幼,若离封国,恐生变故!”

  吕后眉目俱是冷色,“周相国,你是在教朕做事?”

  周昌额头渗汗,但仍挺直脊背,“臣不敢!只是先帝遗命,臣不敢违!”

  吕雉冷笑。

  “好一个忠臣。”

  周昌回到赵国,立刻加强戒备,严禁赵王刘如意离开邯郸,甚至减少他与外界的接触。

  但在他离开的这短短时间内,吕后的爪牙早已渗透。

  赵国臣子被收买,暗中向长安传递消息。

  赵国边境驻军将领悄然更换,新调任的将领是吕氏亲信。

  长安派来的使者频繁出入邯郸,名为慰问,实则监视。

  周昌察觉异样,却已无力回天。

  终于,吕雉等不及了。

  她以“太后思念幼子”为由,再次下诏,命刘如意入朝。

  周昌怒极,直接上书,“赵王体弱,不宜远行!”

  吕雉震怒,直接派使者持诏书至赵国,当众宣读,“周昌抗旨不尊,即刻押回长安问罪!”

  周昌被强行带走的那一日,刘如意惊慌失措地拉住他的衣袖,“相国,我该怎么办?”

  周昌老泪纵横,跪地叩首,“大王……务必保重!”

  周昌被囚禁于长安,吕雉亲自召见。

  “周昌,你可知罪?”

  “臣无罪!先帝托付赵王于臣,臣只知尽忠!”

  吕雉盯着他,缓缓道,“你当年保太子,朕感激你。可如今,你保的是

  谁?”

  周昌沉默良久,最终长叹一声,“臣……只保汉室江山。”

  吕雉挥手,命人将他押下。

  ——数日后,周昌病逝于狱中。

  此时已大雪纷飞,魏倩看着太后与赵国磕上,她对赵王,是泄愤般就要他命,其他诸侯王不敢沾染,因为吕后打的明牌是旧怨。

  众所周知的旧怨。

  她并不是要削藩,虽然结果一样,但过程不一样。此时诸侯王按礼法都是儿子,远一点的也是亲戚,吕后是嫡母。

  别的帝王削藩能闹是因为本身那帝王不占理,也不占身份,你再是中央皇帝也是小辈,比如汉景帝。

  吕后削藩要他们来尽孝,这个孝,就让人很难受。

  咸阳大剧院在搭建,过些日子,宣传就要跟上了。

  并不是她袖手旁观刘如意的事,而是刘家宗室自己都不敢劝,这根本不是臣子该管的事,如果是刘盈要弄死刘如意,她还可以插手,吕后占了礼法的母亲身份,她能怎么办?对面只会怼她手伸太长。

  周昌真是个实诚人,真的用命保啊,可惜保不住。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