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水脉乾坤

  广都盐井的改良工程刚有起色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就打乱了所有计划。

  我站在驿馆窗前,望着如注的雨幕。已经连续下了三天,成都平原的低洼地带开始积水,农人们站在田埂上,望着被淹的秧苗捶胸顿足。

  \"秦先生!\"一个浑身湿透的传令兵闯进院子,\"诸葛军师急召!都江堰鱼嘴出现裂痕!\"

  我心头一紧。都江堰!这座建于战国时期的伟大水利工程,是成都平原的命脉。如果它出了问题,蜀中将瞬间从天府之国变成水乡泽国。

  顾不上穿戴蓑衣,我骑马冒雨奔向刺史府。街道上的积水已经没过马蹄,沿途不时看到倒塌的茅屋和哭嚎的百姓。

  府内气氛凝重。诸葛亮正在沙盘前与几位官员商议,沙盘上清晰地展示着岷江和都江堰的全貌。我悄悄站到角落,拧干衣角的水。

  \"...自李冰建堰以来,二百余年未有如此险情。\"一位白发老者颤声道,\"老朽担心,若鱼嘴彻底崩塌,内外江水量失衡,成都平原将...\"

  \"李老不必多言。\"诸葛亮打断他,声音冷静得可怕,\"当下之急是抢修。需要多少民夫?多少材料?\"

  老者与几位水利官员低声商议后报出一个数字:五万民夫,三千根巨木,十万斤铁器...

  诸葛亮眉头紧锁:\"正值农忙,抽调五万壮丁,秋收何以为继?\"

  \"军师。\"我忍不住上前一步,\"可否让在下一观堰体损伤情况?\"

  厅内众人齐刷刷看向我,目光中满是怀疑。那位李老冷笑一声:\"黄口小儿,也敢妄议国之大计?\"

  诸葛亮却挥了挥手:\"秦先生曾言通水利,且随亮一观。\"

  半个时辰后,我们站在了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上。暴雨中的岷江像一条发怒的巨龙,浑黄的江水咆哮着冲击堰体。鱼嘴——这个将岷江分为内外江的关键设施,已经出现了几道触目惊心的裂缝。

  \"裂痕比昨日扩大了。\"一位官员喊道,\"照此速度,不出三日...\"

  我蹲下身,仔细查看裂缝走向。雨水打在脸上,模糊了视线,但我还是看出了问题所在——鱼嘴的基础结构出现了不均匀沉降。

  \"系统,我需要都江堰的结构图和分析。\"我在心中默念。

  一阵电流声后,系统回应:【都江堰三维模型加载中...警告,数据缺失40%,仅提供基础结构...】

  我的视野中浮现出一个半透明的都江堰立体图像,但关键的鱼嘴内部支撑结构部分却是模糊的。该死!这系统关键时刻又掉链子!

  \"秦先生可有见解?\"诸葛亮的声音穿透雨幕传来。

  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:\"鱼嘴损毁的主因是基础不稳。李冰当年用竹笼装卵石做基础,再用木桩加固,但二百年过去,木桩已经腐朽。\"

  \"这谁不知道?\"李老讥讽道,\"问题是现在水势滔天,如何更换基础?\"

  我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沿着鱼嘴边缘小心行走,观察水流的冲击点。系统提供的残缺图像中,有一段支撑结构是完整的,显示李冰当年使用了一种巧妙的鱼骨状支撑系统。

  灵光一闪,我转身对诸葛亮说:\"不必全拆重建!可以在现有鱼嘴外围加筑一道辅助分水堤,分流大部分水压,然后在内侧修补加固。\"

  \"异想天开!\"李老怒喝,\"加筑堤坝?谈何容易!\"

  诸葛亮却抬起手示意他安静:\"秦先生可有具体方案?\"

  \"需要三样东西:竹筋混凝土、分水鱼骨和泄洪槽。\"我快速在地上画出草图,\"竹筋混凝土就是用竹条代替钢筋的混凝土,就地取材;分水鱼骨是模仿鱼刺形状的木结构,分散水流压力;泄洪槽则是...\"

  我滔滔不绝地解释着,将现代水利工程知识与古代条件相结合。诸葛亮的目光渐渐亮了起来。

  \"材料几何?人力几何?\"他问出了关键问题。

  \"材料皆可就地解决,只需民夫三千,工期十日。\"我自信地回答。

  \"荒谬!\"李老气得胡子直抖,\"三千人十日修堰?老朽治水五十载,从未听闻此等狂言!\"

  其他官员也纷纷摇头。就在争论激烈时,一个洪钟般的声音从后方传来:

  \"某家觉得可行!\"

  众人回头,只见一队骑兵疾驰而来,为首的正是关羽和张飞。关羽一身绿袍已被雨水浸透,美髯上挂着水珠;张飞则披着简陋的蓑衣,活像一头从水里钻出来的黑熊。

  \"云长?翼德?\"诸葛亮略显惊讶,\"你们怎么...\"

  \"闻堰堤有险,特来相助。\"关羽下马走到沙盘前,\"秦先生之法,关某以为可试。\"

 &emsp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网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